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会计  >  入账价值

入账价值

确认某项资产价值金额

  入账价值是指,确认某项资产价值的金额或者是确认某项存货的采购成本。入账价值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存货的入账价值。

目录

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入账金额。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记账科目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取得时公允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实际支付的价款-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交易费用(如果交易费用包含在实际价款中)

  注: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含义:

  通俗的来说,交易性金融资产就是为了近期卖出而买来的短期金融资产,企业预计该金融资产价值有上升的空间,为了赚取买入和卖出之间的差价而持有。比如,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特点:

  持有期限短

  目的是短期获利

  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一般来说,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就是其初始投资成本,只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权益法下,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应该先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说明: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入账价值的金额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①初始投资成本就是投资企业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税费;

  ②入账价值则是投资当天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金额。

  a.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入账价值等于初始投资成本,差额为商誉,商誉不单独确认;

  b.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按照享有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详解

  一、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的初始计量

  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应遵循以下规定: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但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核算,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但不包括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等的手续费、佣金等与权益性证券发行直接相关的费用,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该部分费用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例1:2016年3月5日,A公司通过增发90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取得B公司20%的股权,该9000万股股份的公允价值为15600万元。为增发该部分股份,A公司向证券承销机构等支付了600万元的佣金和手续费。假定A公司取得该部分股权后,能够对B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

  A公司应当以所发行股份的公允价值作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156000000

    贷:股本 90000000

      资本公积——股采溢价 66000000

  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支付的佣金和手续费,应冲减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账务处理为: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0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0

  (3)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确定。

  二、对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对于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分别形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两种情况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一)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考虑到构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有关条件,即交易发生前后合并方、被合并方均在相同的最终控制方控制之下。从能够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来看,最终控制方在企业合并前及合并后能够控制的资产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由于合并方的加入,其所控制子公司相互的层级、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变化。控制的理念在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从能够实施控制一方的角度,不管其在某些交易事项发生前后,对被投资方实施的是直接控制还是通过中间层次间接控制,只要能够实施控制,其所能够支配和运用的经济资源即是不变的,一般不能改记相关资产、负债的价值,这一理念原则上应体现在合并报表层面,即最终控制方的合并报表、合并方编制的以最终控制方作为最主要使用者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均应体现从最终控制方角度自其实施控制开始,延续下来的至合并发生时有关资产、负债的应有价值。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合并方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合并方在该项交易后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确认的资产,其成本代表的是在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理论上来讲,该项资产是合并方通过支付相关的对价取得的,其初始入账价值应当按照合并方为获取该项资产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这是从单独的法律主体角度对合并方在交易中进行的真实价值交换的反映。但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未采用这一观点,而是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将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股权的交易作为企业集团内资产和权益的重新整合处理,不管交易本身是否是按照公平的市场价格作价,也不管交易本身是否是在最终控制方的主导下进行,只要符合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界定,合并方通过交易取得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应按照通过该项交易取得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的份额确认。应予关注的是,该账面净资产并非是指被合并方个别财务报表中体现的有关资产、负债的价值,而是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被合并方自其被最终控制方开始控制时开始,其所持有的资产、负债确定对于最终控制方的价值持续计算至合并日的账面价值。具体如下:

  (1)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具体进行会计处理时,合并方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或负债科目,如为贷方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为借方差额,应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具体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合并日应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面值,贷记“股本”科目,如为贷方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为借方差额,应借记“资本公积一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应注意的是,在计算确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时,应当合理确定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例如,甲公司为某一集团母公司,分别控制乙公司和丙公司。2017年1月1日,甲公司从本集团外部以现金对价4000万元购入丁公司80%股权(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能够控制丁公司。购买日,丁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账面价值为3500万元。2019年1月1日,乙公司购入甲公司所持丁公司的80%股权,形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31日,丁公司按照购买日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1200万元;按照购买日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15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2019年1月1日,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日,丁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相对于甲公司而言的账面价值为;自2017年1月1日丁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5000万元持续计算至2018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6200万元(5000+1200)。乙公司购入丁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4960万元[(5000+1200)×80%]。如果被合并方本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方确认的被合并方的账面所有者权益也应当以其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

  (3)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持股比例计算的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合并日为取得新的股份所支付对价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和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4)在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例2:甲公司于2015年4月1日自其母公司(P公司)取得B公司100%股权并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该项交易中,以2014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B公司全部股权经评估确定的价值为15亿元,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为6.4亿元,以P公司最初从独立第三方取得B公司时点确定的B公司有关资产、负债价值为基础,考虑B公司后续有关交易事项的影响,2015年4月1日,B公司净资产价值为9.2亿元。甲公司用以支付购买B公司股权的对价为其账面持有的一项土地使用权,成本为7亿元,已摊销1.5亿元,评估价值为10亿元,同时该项交易中甲公司另支付现金5亿元。当日,甲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项目构成为:股本6亿元,资本公积3.6亿元,盈余公积?.4亿元,未分配利润8亿元。

  问题:甲公司应如何确认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及其会计处理?

  本例中甲公司对B公司的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该类合并中投资方应当按照合并取得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的份额确认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该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支付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余额不足的,应当依次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9.2亿元,甲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920000000

    累计摊销 150000000

    资本公积 130000000

    贷:无形资产 700000000

      银行存款 500000000

  本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甲公司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以所取得B公司账面净资产的份额确认。该账面净资产并非是B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体现的6.4亿元,而应以B公司有关资产、负债在最终控制方P公司的账面价值9.2亿元为基础确定。

  二是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时,对于合并方为取得该项投资支付的对价原则上应以账面价值结转,无仑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是否相同,均不确认损益。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与所支付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全部调整所有者权益,本例中因甲公司资本公积的余额足够,相关差额均调整了资本公积。根据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作为企业集团内资产和权益整合的处理理念,该类交易确认时不应当产生损益。

  三是如果本例中在确认甲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时,因该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时,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的余额不足的,-应当依次冲减甲公司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一般计算公式:

  入账价值=买价+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相关税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提示】员工培训费不构成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科目)

入账价值具体分析

  1.外购的固定资产

  外购是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常见方式,但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还需要按照是否能够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分为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这两种方式无论是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还是会计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此外,对于企业超出正常信用条件外购的固定资产,比如企业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外购的固定资产且超出了正常信用条件,其入账价值的确定是完全不同的。对如何确定外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以下分析。

  (1)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其初始入账价值包括实际购买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保险费、相关税费等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的一切费用。

  (2)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既包括同不需要安装固定资产一样要支出的费用,还包括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的安装使用的全部费用。

  (3)分期付款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企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外购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需要明确企业是否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对于未超过信用条件的,其成本是各期付款额的总和,而超过信用条件的则是各期付款额的现值的总和。除此之外,还需要运杂费、包装费、保险费以及根据是否需要安装支付的安装所使用的全部费用等。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对于资金链的稳定性且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自行建造是企业经常选择的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比如建设产房。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分为自营方式建造和出包方式建造,显然这两种入账价值的确定是不一样的,其中存在很大的不同。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1)自营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自营建造顾名思义就是企业自行组织采购工程物资、工程人员施工建造固定资产。因此,自营建造的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与固定资产直接建造相关的至可使用为止的一切支出,具体包括各种材料的实际价款、相关税费、运杂费、保险费、建造施工的人工费用、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等。总而言之,就是该项固定资产从建造到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的一切支出。

  (2)出包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出包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取得方式较自营建造更为常见,出包方式即企业委托施工企业组织工程项目施工建造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为该项固定资产从建造到预计可使用前的全部支出,同样是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直接机械施工费用,具体的与自营建造相似,但也有所不同,比如建筑工程支出、建筑工程安装支出以及各项需要分摊的间接费用支出。

  2.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与存货类似,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还包括投资者投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盘盈等,这几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是企业中不常见或其初始入账价值存在很大不同的,故称为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下是对这几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如何确定入账价值的具体分析。

  (1)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投资产投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也就是其取得的实际成本,通常是根据投资合约或协议中明确的价值确定,但是如果合约货协议中的价值是不公允的,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确定该项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通常情况下该项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为其公允价值。

  (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通过这几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其受到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相关规定的约束。因此,确定该项资产的入账价值还需要参考《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第7号、第12号、第20号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及披露是要遵守固定资产的相关准则的。

  (3)盘盈的固定资产

  盘盈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较为简单,就是实际盘盈的数额。在未批准前,还需要将盘盈数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在批准后,按管理权限调整其他科目,同时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盘盈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入账价值的确定还是会计处理都是比较简单的。

  3.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存在弃置费用只有特殊行业的特殊固定资产才有,比如建设核电站设施。其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除了需要考虑建造一般固定资产的工程材料费、运杂费、相关税费等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的相关支出,还必须考虑到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规定的,企业需要承担的环境保护费和生态恢复费等,这也是企业需要承担的义务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弃置费用一般大于现值,在计算时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用计算出的现值确定初始入账价值,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真实性的会计原则。此外,一般情况下,弃置费用不包括报废或毁坏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清理费。

  4.现阶段固定资产确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1)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不能及时结转,暂估的入账价值存在较大偏差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完工时,未能按照的工程竣工的要求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完成决算,那么该项固定资产只能属于“在建工程”,是不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的。因此,其准确的初始入账价值是很难确定的,就会导致企业的资产结构失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一般会将该项在建工程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照人工支出、工程材料、相关税费等对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评估,并且按照暂估的价格入账,等到工程竣工完成决算时,再按照差价调整。这就可能导致未能完成结转的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暂估的入账价值与真实的入账价值存在较大的误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种暂估的入账价值会导致企业当期的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情况,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就这一点,企业可以聘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协助企业完成工程竣工时的决算,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该项资产入账价值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又节省了决算的时间,尽快完成结转,使企业能够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将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2)弃置费用计算不准确,特殊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能体现真实性

  对于特殊的企业,弃置费用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还影响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的比例。然而,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积极承担了这一个义务,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弃置费用在确定时通常是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也就是说其需要计算出现值。合理真实的入账价值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和核算是非常关键的。由此可见,入账价值确定的合理性与真实性的重要,然而,如果不计算弃置费用的现值,那么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就会偏高,显然是不真实不合理的。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笔者建议企业财务人员仔细阅读《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或有事项的内容,准确地计算出弃置费用的现值。

  (3)对固定资产相关准则不熟悉,入账价值存在较大的误差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是以固定资产的准则为依据的,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应用固定资产准则,这是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基础。然而,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准则并不熟悉,这是企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定存在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大多数导致入账价值存在较大误差的开始。以下是几点改善的建议:首先,要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企业在聘用员工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工作经验;其次,对于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尽可能做到相关的财务人员都能对固定资产准则非常熟悉,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最后,企业可以建立必要的责任制度,确保能够在出现问题时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长此以往,企业的财务人员就会更加认真细心,出现较大误差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位置突出,企业的方方面面受到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合理性、真实性是否达到标准的影响,而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又直接受到入账价值确定的准确性影响。因此,合理、准确地确定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必须充分掌握如何确定不同取得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入账价值的确定才会更真实。如果在确定入账价值时存在问题,企业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基于这两点,企业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准确地核算。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无形资产相关计算公式

  外购无形资产:

  入账价值=购买价款+税费+其他可归属于该资产的成本费用。(基本同存货)

  入账价值不包括:①用于宣传的广告费、管理费等;②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分期付款具有融资性质时,比照固定资产分期付款具有融资性质的处理。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

  入账价值=合同或协议价(合同或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值入账)。

  政府补助:

  按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用名义价1元。

  土地使用权:

  ①土地上盖房自用,土地价值与房屋价值分别计量,建成后,单独作为无形资产。

  ②房产开发公司在土地上建房后对外卖,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计入房屋的开发成本(属于存货)。

  ③土地上建房后出租或持有土地为了增值后赚取差价,土地使用权价值计入投资性房地产。购入房屋,价款应按公允价值在土地和建筑之间分配。但购入时,土地与建筑无法分开的情况下,二者合并,全部作为固定资产计量。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详解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历史成本法),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其中有外购无形资产、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以及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的计量。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

  外购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专业服务费,测试费用等)

  下列各项不包括在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中,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a.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

  b.无形资产已经达到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如培训费就不能计入成本,而计入管理费用)

  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出,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出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应该在付款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摊销利息,并视情况记入资本成本或当期损益。

  (二)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应当按照合同或者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但是如果合同或约定的价值不公允,应当按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成本。(也就是不能你说多少就多少,如果不公允,就给它强行公允)

  (三)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以及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计量

  这种按照相应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

  (四)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

  分为两种: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成本按账面价值入账。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入账。

  注意: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a.若为吸收合并,合并方按照被合并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为取得时的初始成本。

  b.若为控股合并,则合并方应以被合并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认该无形资产在合并报表上的初始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购买方取得的无形资产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包括:

  a.被购买企业原已确认的无形资产。

  b.被购买企业原未确认的无形资产,但其符合无形资产的特征且同时满足相关的两个确认条件,购买方应在购买日将其独立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

  (即同一控制下购买企业被购买方原来未确认的无形资产,在合并日因为不会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所有不需要确认该资产,但是非同一控制下的情况就要确认了)

  (五)土地使用权

  企业在核算土地使用权时,应具体考虑该土地使用权所承载建筑物的用途。土地使用权可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a.若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与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而仍作为无形资产进行单独核算,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计提折旧。建造期间,土地使用权的摊销额应当计入“在建工程”科目。

  若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其支付的价款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之间进行分配。并分别在“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科目核算;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b.若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并作为开发成本/开发产品(存货)核算。

  c.若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非房企),或企业的地上建筑物用于对外出租,则应当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进行核算。

存货的入账价值

  一、外购存货

  入账价值=购买价款+税费(含不能抵扣的进项税)+运输、装卸、保险费+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入库前的仓储、包装、挑选整理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

  外购数据:入账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保险+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如鉴证、评估、登记结算、安全管理等)(2024新增)

  二、加工取得

  自行加工:入账成本=直接材料+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委外加工:入账成本=直接材料+加工费+运杂费。缴纳的消费税分情况

  数据加工:入账成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数据采集、脱敏、清洗、标注、整合、分析、可视化等)+其他支出(2024新增)

  三、劳务取得

  入账价值=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

  四、投资者投入

  入账价值=合同或协议价,合同或协议价不公允的除外

  五、盘盈取得

  按重置成本入账。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