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舞弊
存货舞弊的主要方法
存货舞弊的主要方法如下:
1、通过存货的取得环节进行舞弊,主要包括虚构存货存在;违规分摊,成本不实等。
2、通过存货的发出环节进行舞弊,主要包括材料假出库,虚列成本费用;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等。
3、利用存货盘点进行舞弊,主要包括操纵存货盘点;不报毁损,虚盈实亏等。
4、利用存货的特殊业务进行舞弊,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虚假的时阅性差异、虚假披露等手段操纵利润。
存货舞弊的动机
存货舞弊的动机如下:
1、管理层为了获取年薪或上级按其经营业绩考核给予的大额奖金,以及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经济指标或者其他如期权奖励、股权奖励等。
2、提高商誉对外筹资的需要。
3、迫于证券市场的压力。如公司面临退市或可能被其他公司收购、股价大幅下跌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5、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清产核资等涉及资产或产权价值、结构变动的重大经济活动中侵占国有资产。
6、满足资本资质要求,特别是流动资产占整个资产的比重较高时。
7、其他,如经管人员贪污、挪用、私分存货等。
存货舞弊的主要手段
存货舞弊的主要手段如下:
1、虚增虚减存货数量。如将合格产品报废以虚减存货,无依据预估入账以虚增存货,将存货转列往来以虚减存货等。
2、不按配比原则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如将应列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开支列入制造费用以加大存货的价值,将应列入制造费用的开支列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虚减存货的价值等。
3、非法销售,主要指高管人员或经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商品或材料私自销售,然后采取弄虚作假的办法,冲销商品或材料记录,将销售所得款项私设“小金库”或据为己有。
4、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掩盖存货舞弊。如存货存在舞弊,多数情况下,其账面数与实存数不一致,为应付审计或检查,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掩盖账实不符。
存货舞弊审计的程序
存货舞弊审计的程序如下:
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通过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取得证实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水平的充分证据,以便确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并证明所选审计策略的恰当性。
2、存货盘点。合理、周密地安排盘点计划并谨慎地予以执行,尽可能采取措施以提高盘点的有效性。
3、存货截止测试。存货正确截止的关键在于存货实物纳入盘点的时间与存货入账时问都处于同一会计期间,解决存货及其相应的会计科目是否一并计入当期的会计报表中。
存货舞弊的主要方法
(一)通过存货的取得环节进行舞弊。1。虚构存货存在。通过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订购单,从而虚增存货的价值。2。违规分摊,成本不实。在核算购人材料的采购成本时,能够直接计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人,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
(二)通过存货的发出环节进行舞弊。1.材料假出库,虚列成本费用。一些企业为了逃避所得税,采用办理假出库手续,虚列材料费用,人为提高产品生产成本,进而增加产品销售成本,相应地虚减利润总额。2。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
(三)利用存货盘点进行舞弊。1。操纵存货盘点。通过对存货的重复盘点,虚假列示存货存在,提供虚假出人库数据等办法进行舞弊。2.不报毁损,虚盈实亏。个别企业为了掩盖其不景气的经营状况,搞虚盈实亏,对年终财产清查中已经查明的毁损材料,不列表呈报。3.材料盘盈、盘亏,不作转账处理。对实地盘点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不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人为调节利润。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为了压低利润,采取只列报和处理材料盘亏,对材料盘盈隐匿不报和不作转账处理;效益不好的企业,为了争取多实现一部分利润,采取只对材料盘盈作转账处理,而对材料盘亏留待下年度处理的做法;还有的企业随意转账,将盘盈材料计人营业外收人或“其他业务收人”,或将盘盈、盘亏与物资储备中发生的非常损失或溢出金额相互冲销,不转出其相应的“进项税额”,以增加增值税的抵扣数。
(四)利用存货的特殊业务进行舞弊。企业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虚假的时阅性差异、虚假披露等手段操纵利润。
存货审计
存货审计是指对存货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正确性进行的审计。存货审计直接影响着财务状况的客观反映,对于揭示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弊端,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降低产品成本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存货审计的目标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存货采购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正确性;
2、审查存货采购成本的构成和成本计算是否真实、合规、正确;
3、审查存货采购业务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正确性;
4、审查存货非货币性交易的正确性;
5、审查存货验收入库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存货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