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会计百科  >  税务  >  税法要素

税法要素

  税法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首先,税法要素既包括实体性的,也包括程序性的;其次,税法要素是所有完善的单行税法都共同具备的,仅为某一税法所单独具有而非普遍性的内容,不构成税法要素,例如,扣缴义务人。

目录

税法要素的内容

  税法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

  一、总则

  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例如,《耕地占用税法》规定,“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制定本法。”此条突出了该法制定的目的,即“立法目的”。

  二、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任何一个税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国家对谁征税的问题,例如,我国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印花税等税种暂行条例的第一条规定的都是该税种的纳税义务人。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和法人是两个相对称的法律概念。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有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人是自然人的对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七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我国的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

  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按照不同的目的和标准。还可以对自然人和法人进行多种详细的分类,这些分类对国家制定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发控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自然人可划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人等;法人可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还可按企业的不同所有制性质来进行分类等。

  三、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为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对什么征税,也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例如,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是《消费税暂行条例》所列举的应税消费品,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屋等。征税对象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决定着某一种税的基本征税范围,同时,征税对象也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例如,消费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这些税种因征税对象不同、性质不同,税名也就不同。征税对象按其性质的不同,通常可划分为流转额、所得额、财产、资源、特定行为五大类,通常也因此将税收分为相应的五大类,即流转税或称商品和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特定行为税

  与课税对象相关的两个基本概念是税目和税基。税目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税法要素,下面将单独讨论。而税基又称为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例如,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基本计算方法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据以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数量基础,为所得税的税基。计税依据按照计量单位的性质划分。有两种基本形态:价值形态和物理形态。价值形态包括应纳税所得额、销售收入、营业收入等;物理形态包括面积、体积、容积、重量等。一种是以价值形态作为税基,又称为从价计征,即按征税对象的货币价值计算例如,生产销售化妆品应纳消费税税额是由化妆品的销售收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产生,其税基为销售收入,属于从价计征的方法。另一种是从量计征,即直接按征税对象物理形态的自然单位计算,例如,城镇土地使用

  税应纳税额是由占用土地面积乘以每单位面积应纳税额计算产生,其税基为占用土地的面积,属于从量计征的方法。

  四、税目

  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设置税目的目的首先是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凡列人税目的即为应税项目,未列人税目的,则不属于应税项目。其次,划分税目也是贯彻国家税收调节政策的需要,国家可根据不同项目的利润水平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为依据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以体现不同的税收政策。

  并非所有税种都需要规定税目,有些税种不区分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一律按照课税对象的应税数额采用同一税率计征税款,因此一般无须设置税目,例如,企业所得税。有些税种具体课税对象比较复杂,需要规定税目,例如,消费税,一般都规定有不同的税目。

  五、税率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程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

  (一)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例如,我国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二)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髙,但每一位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

  (三)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即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目前采用定额税率的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等。

  (四)超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为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目前我国税收体系中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

  六、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例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纳税环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纳税环节指全部课税对象在再生产中的分布情况。例如,资源税分布在资源生产环节,商品和劳务税分布在生产或流通环节,所得税分布在分配环节等。狭义的纳税环节特指应税商品在流转过程中应纳税的环节。商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历诸多流转环节,各环节都存在销售额,都可能成为纳税环节。但考虑到税收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收入的需要以及税收征管的能力等因素,国家常常对在商品流转过程中所征税种规定不同的纳税环节。按照某税种征税环节的多少,可以将税种划分为一次课征制多次课征制

  合理选择纳税环节,对加强税收征管、有效控制税源、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及时、稳定、可靠,方便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核算,灵活机动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七、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关于税款缴纳时间即纳税时间方面的限定。税法关于纳税时间的规定,有以下三个相关概念:

  一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指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例如,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的,其增值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二是纳税期限,纳税人每次发生纳税义务后,不可能马上去缴纳税款。税法规定了每种税的纳税期限,即每隔固定时间汇总一次纳税义务的时间。例如,增值税的具体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个季度。纳税人的量体纳税期限,电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三是缴库期限,即税法规定的纳税期满后,纳税人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的期限。例如,增值税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八、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主要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

  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申报缴纳税收的地点。

  九、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十、罚则

  罚则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十一、附则

  附则一般都规定了与该法紧密相关的内容,例如,税法的解释权、生效时间等。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支票有效期    下一篇 利润分配表

标签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_中国人大网   http://www.npc.gov.cn/npc/c12435/201812/11f81e67a7074dfe93e7c24f0bd47c8f.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_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20-06/01/content_5516649.htm

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