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会计百科  >  会计  >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

目录

应收账款含义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在会计实务中也指“应收账款”科目。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账款,贷方表示向有关单位预收款项,若是“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贷方,一般则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该账户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应收账款范围


  应收账款是有特定的范围的。首先,应收账款是指因销售活动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不包括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其他应收款;其次,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债权,不包括长期的债权,如购买长期债券等;第三,应收账款是指本公司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本公司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如投标保证金和租入包装物等保证金等。


应收账款借贷方


  应收账款的借方和贷方共有四种情况,表示四种意思:

  1、应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表示企业每次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给客户的赊账金额;

  2、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表示客户每次归还企业的货款或劳务费金额;

  3、应收账款的借方余额:表示客户赊账和还款积累到结账时尚剩的欠款金额。是企业的一项债权资产;

  4、应收账款的贷方余额:表示客户赊账和还款积累到结账时多付的款项金额。实际上是企业对客户收取的预收账款,是企业的一笔债务。


应收账款入账价值


  应收账款入账价值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等。


应收账款产生原因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有两种: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和商业竞争。

  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观因素。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款的时间时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

  商业竞争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也是客观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就现代市场经济本质而言是信用经济,信用销售已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和经营规模的最有效手段。


应收账款的作用


  1、扩大销售

  扩大销售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

  2、减少库存

  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

  3、增加企业信用

  企业会计在进行应收账款保理时,一般情况下要与银行签订一定的有效合理的保理额度。

  就企业而言,借贷欠款方一般也是存在有固定的客户资源,所以与之合作的金融机相对而言也能够进行合理评估,从而采取有效手段来控制风险


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会计核算


  1122 应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应向投保人收取的保费,可将本科目改为“1122应收保费”科目,并按照投保人进行明细核算。企业(金融)应收取的手续费和佣金,可将本科目改为“1124应收手续费及佣金”科目,并按照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按应收金额,借记本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保费收入”等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应当分别债务重组的不同方式进行处理。

  (一)收到债务人清偿债务的款项小于该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收到债务人清偿债务的款项大于该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以下债务重组涉及重组债权减值准备的,应当比照此规定进行处理。

  (二)接受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应按该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将债权转为投资,应按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四)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清偿的,应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账务处理


  1、发生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收回应收账款发生现金折扣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

  3、发生销售折让或者退货: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4、计提坏账准备: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5、发生坏账损失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6、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7、企业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时: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回代垫运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8、改用应收票据结算,收到商业汇票时: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9、应收账款转让:

  转让时: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实际支付的手续费)

    贷: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收到偿还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核算内容


  1、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购买商品、材料等账款;

  2、代垫的包装物、运杂费;

  3、已冲减坏账准备而又收回的坏账损失;

  4、已贴现承兑汇票,因承兑企业无力支付的票款;

  5、预收工程价款的结算;(预收账款也可以在“应收”内核算)

  6、其他预收货款的结算;

  7、收取购买商品、材料等账款;

  8、收回代垫的包装费、运杂费;

  9、退回的预收账款;

  10、企业的应收账款改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时;

  11、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款项还未到账;

  12、已转销而又收回的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计价


  应收账款的计价,是指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应按买卖双方成交时的实际金额计价入账。但是在商业活动中由于存在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货退回与折让等,是交换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应收账款价值的确定。


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影响应收账款入账价值,因为应收账款是按扣除商业折扣之后的金额计入的。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因而不影响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税法对商业折扣的定义与会计准则是一致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的解释,销售货物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收入金额。由此可见,商业折扣的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相同。

  实务中,商业折扣有两种做法,一是折扣销售,即按照折扣后的金额开具发票,确认收入,计算销项税额;二是销售折扣,即将未折扣前的销售额与折扣额开在同一份发票上。这两种做法均符合现行流转税、所得税处理及会计处理的规定。

  商业折扣的会计分录

  企业对外销售确认销售收入时,按照折扣后的销售额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以及销项税额,即: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了鼓励购买方快速支付货款给予的一种货款上的优惠,一般现金折扣的表示方法为:2/10,1/20,n/30(10天内付款给予2%的折扣,20天内付款给予1%的折扣,20天以后付款没有现金折扣,最迟的付款期为30天)。

  企业在销售商品时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中关于可变对价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交易价格,是指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在确定交易价格时,企业应当考虑可变对价。

  企业与客户的合同中约定的对价金额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会因折扣、价格折让、返利、退款、奖励积分、激励措施、业绩奖金、索赔等因素而变化。

  企业在判断交易价格是否为可变对价时,应当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如企业已公开宣布的政策、特定声明、以往的习惯做法、销售战略以及客户所处的环境等),以确定其是否会接受一个低于合同标价的金额,即企业向客户提供一定的价格折让。

  综上,在新收入准则下,确认销售收入时,要预估现金折扣发生的比例,并相应扣除后,确认收入。后再结合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来调整收入确认的金额。现金折扣对价部分,不再单独计入财务费用。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属于现金折扣,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财务费用扣除。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日,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是以总额入账,还是以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额入账,会计上对此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总价法,二是净价法

  总价法是指在销售业务发生时,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以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实际售价作为入账价值,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对客户提前付款的鼓励性支出,作为财务费用。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实务中必须采用总价法,而税法的规定是与采用总价法核算现金折扣保持一致的,因此两者之间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净价法是指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入账价值。这种方法是把客户取得现金折扣视为正常现象,认为一般客户都会提前付款,把因客户超过折扣期限付款而多收的款项,视为提供信贷获得的收入,于收到账款时入账,作为其他收入或直接冲减财务费用。

  现金折扣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不扣除现金折扣)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

    贷: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率


意义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又叫收账比率,是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流动程度的指标,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与之相对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则是越短越好。如果公司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越过了公司规定的应收账款天数,说明债务人拖欠时间长,资信度低,增大了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账款不力,使资产形成了呆账甚至坏账,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太短,则表明公司奉行较紧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这样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特别是当这种限制的代价(机会收益)大于赊销成本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计算公式


  1、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2、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10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当期销售净收入-当期现销收入x100)/(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收回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收款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天数越短;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长。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越快,资金被外单位占用的时间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指的是平均周转期内应收账款的平均数。只有当每日应收账款的发生额相同且应收账款的周转期相等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才等于(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


应收账款保理


含义


  应收账款保理是指企业将应收账款按一定折扣卖给第三方(保理机构),获得相应的融资款,以利于现金的尽快取得。实操中,一般是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以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周转。


作用


  1、低成本融资,加快资金周转

  保理业务的成本要明显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银行只收取相应的手续费用。而且如果企业使用得当,可以循环使用银行对企业的保理业务授信额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保理业务的融资功能。尤其是对于那些客户实力较强,有良好信誉,而收款期限较长的企业作用尤为明显。

  2、增强销售能力

  由于销售商有进行保理业务的能力,会对采购商的付款期限作出较大让步,从而大大增加了销售合同成功签订的可能性,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

  3、改善财务报表

  在无追索权的买断式保理方式下,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大大降低应收账款的余额水平,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改善财务报表的资产管理比率指标。

  5、融资功能

  应收账款保理,其实质上还是一种利用未到期应收账款这种流动资产作为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短期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指假设企业有一定比率的应收款项无法收回。这个比率是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计算出来的,同时会受经济趋势和客户财务状况等当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款项总额乘以该比率就可以得出坏账估计额,该数额即为资产负债表上填列的坏账准备余额。

  企业的坏账准备金在会计处理上通过“坏账准备”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期末的贷方余额用于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应收账款管理


含义


  应收账款管理是指在赊销业务中,从授信方(销售商)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受信方(购买商),债权成立开始,到款项实际收回或作为坏账处理结束,授信企业采用系统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对应收账款回收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企业后期信用管理范畴。

  广义的应收账款管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债权开始成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这段时间的管理,即拖欠前的账款管理;第二个阶段是,应收账款到期日后的账款管理,即拖欠后的账款管理。信刚管理机构为了对这两个阶段的管理加以区别,往往将账款被拖欠前的管理称为应收账款管理(即狭义的应收账款管理),而将逾期后的账款管理叫做商账追收。


日常管理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包括:

  1、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措施,包含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加强产品生产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等事项。

  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措施,包含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进一步完善收账政策等事项。

  3、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措施,包含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等事项。


常见问题


  一、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许多企业负责人只重视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忽视了将能否收回所欠的销售货款,使得销售人员只重视销售量完成的多少,不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清理库存产品,便大量采用赊销办法。企业只看到了赊销所带来经济效益,而忽视赊销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未能严加防范。在事先没有认真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致使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甚至完全不能收回。造成了企业的资金紧张,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对市场没有深入调查,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而生产落后淘汰的产品或市场饱和的产品。这样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形成产品积压,占用了企业资金给企业造成资金困难。企业为了盘活资金,不得不将产品降价出售,有时甚至采取一降再降和先把产品赊销出去再说的措施,这样很容易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形成坏账。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大部分的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主要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明晰的权责、没有完善的管理条款。企业缺乏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全面的认识,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对整个销售流程进行合理约束。对于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多以销售数量作为一定标准,企业更加看重的是收入与利润,在计算业务人员的考核业绩使只关注销售多少,不考虑其还款能力。这就导致企业的销售人员一味的销售产品,不考虑款项收回情况,只要货物发出,开出发票,交易就算完成。所以,只以销售业绩作为企业员工的奖励依据是不合理的,账面金额增加了,实际金额却可能收不回来。因此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内部控制制度应贯穿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完善应收赃款管理的内控制度,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四、企业风险意识有待增强

  当信用营销发生时,没有对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预测、识别、评价并制定对应的解决策略。企业过分依赖信用营销方式,只追求销售额,如果忽略企业所潜在的风险,一旦购买方无法及时结算所欠帐款,将直接反映成企业现金流中断的问题。企业销售部门不应一味的追求销售数量,采用折扣、赊销等优惠方式来提高业绩,而把由此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是否能够及时足额的收回的难题抛给财务部门。

  五、部口间缺乏信息沟通乏力

  信息沟通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沟通,但是很多企业在开展应收账款管理的各环节,在内部各部门没有针对应收账款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沟通,在外部沟通方面企业也没有及时和客户开展沟通,只有当客户逾期时才进催收,不利于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六、对客户信用控制不足

  信用管理是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企业对客户授信的过程中较为盲目,仅按照员工的经验开展授信,没有制定授信制度,也没有明确授信上限,不利于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加强管理举措


  一、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负责人、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应收账款收不回的风险,认识其危害性。在确定赊销策略时,一定要谨慎,科学测算各种赊销策略给企业增加的收益和由此所付出的代价。要制定销售工作的规范标准,使相关人员按工作规范标准开展工作,减少由于工作随意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做的好,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

  (一)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与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二)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付款所给与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

  (三)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比如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公司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些方面做得不够细,比如说,对用户信用状况分析,账龄分析表的编制等。

  (一)做好基础记录。了解用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用户欠债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

  (三)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

  (四)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业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

  (五)考察拒付状况。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如实际坏账损失率大于或低于预计坏账损失率,企业必须看信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太松,从而修正信用标准。

  (六)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其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据此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应及时监督,有多少欠款已超过信用期,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四、实行有效追款措施

  客户违反信用约定,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的应对方法如下:

  首先企业要分析客户拖欠和拒付的原因,检查现行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并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进行调查、摸底和调整。然后,债权企业要设法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通过实施债务重组等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无故拖欠或恶意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将其从信用名单中除名,停止对该客户的一切业务。并视客户的具体财务状况,通过发送律师函、法院调解、诉讼等多步措施,适时加大催款力度,争取尽早收回账款。

  五、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企业应从起端关注,从市场上客户真实需求现状充分调查分析开始,到产品最终生产的每一环节,保证最低成本的情况下,从产品的外形设计,功效,保质期,售后一系列服务等方面,做出自己的产品特色,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产品的特色取得了客户的认同,并且还与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更具优势,就能在销售发生时化被动为主动,获取价格的主动权。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供差异化产品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根据市场现状适时调整产品营销策略,提高产品质量来提升品牌竞争力,企业的赊销行为也就会自行减少,直接转为现销,应收账款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自然会有所下降,从根本上控制应收账款的产生。

  六、成立专门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企业设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合理控制企业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计提坏账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只要企业存在信用赊销,就有可能出现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可能性,坏账损失就难以避免。所以,企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的检查,统计未来可能会产生的坏账,对于那些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款项,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金流量等情况,合理的计提坏账比例,及时的计提坏账准备金。

  七、改进内部绩效考核制度

  (一)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绩效目标。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工作并非仅是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任务,而是需要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应收账款的起点是销售业务,从销售业务开始到收款环节各成员都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以合同为主要依据对应收账款的收款工作进行全面跟踪和监督。在应收账款管理活动中,促使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形成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并针对各部门的工作要求设置合理的考评目标,针对各层级人员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奖惩。

  (二)企业需要优化内部应收账款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要围绕应收账款的目标开展催收,督促企业内部的相关成员主动催收应收账款。企业对相关成员的考核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公正、公开的方式考核员工,集合员工的工作岗位与工作责任,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落实工作的要求。为了督促各部门之间实现相互合作,要实行交叉评价制度,例如,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开展交叉评价,从而实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三)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中,要确保考核指标具有可操作、可衡量的效果,对于应收账款管理的质量以及任务完成效果设置考核指标,判断应收账款回收的效率。同时,为了在赊销过程中改善企业客户的满意度,应该从多维度开始考核,既需要考核客户满意度,又需要考核销售合同完成率,还需要考核收款率。针对客户满意度可以采用定性考核的方式,判断客户对企业的服务满意、一般或较差。另外,需要将销售合同完成率和合同收款率挂钩,若销售合同已完成,但是还没有及时收回款项,就应该扣除一定分值,从而确保绩效考核制度更加具有合理性。

附件列表


11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会计科目    下一篇 预付账款

参考资料

[1].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https://www.casc.org.cn/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