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财务  >  应收账款坏账

应收账款坏账

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为了反映应收账款可能存在的减值风险,企业需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而合理的坏账准备,就像是提前为未知风险铺设的缓冲垫。它让企业在面对坏账时,能够从容应对,减少损失对整体运营的冲击。

目录

新准则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

  一、新准则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概述

  针对金融资产坏账准备的计提,新准则要求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即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不以减值的实际发生为前提,而是以未来可能发生的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期望值来计量当前(即资产负债表日)应当确认的减值准备,从而更加及时、足额地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便于揭示和防控金融资产信用风险。对此,新准则提出了复杂的“三阶段法”,对于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的减值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第一阶段)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其账面余额(即未扣除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若该工具为金融资产,下同)。

  2.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第二阶段)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其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3.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第三阶段)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但对利息收入的计算不同于处于前两阶段的金融资产。对于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按其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准备,也即账面价值)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上述三阶段的划分,适用于购买或源生时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工具。对于购买或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仅将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并按其摊余成本和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新准则要求其他应收款、委托贷款等金融资产运用“三阶段”减值模型,但对应收账款允许运用简易方法,即应收账款可以直接计算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在简易方法下,企业不需要区分“三阶段”,也就是说不需要跟踪判断“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不需要考虑应收账款是按照“12个月”还是“整个存续期”计提坏账准备,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二、新准则实施以来的现状

  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财会〔2017〕7号),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

  从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政策来看,均采取简易方法,即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坏账准备,均采取按单项和组合基础评估信用风险,对于组合都是基于共同信用风险特征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并考虑前瞻性因素的影响。与应收账款减值政策相关的大多数内容是按新准则及应用指南的标准条文进行的陈述,针对坏账计提的具体比例,仅披露了最终确定下来的计提比例,未披露针对计提比例的计算过程。从公开渠道可以查询到的实际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为2019年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做出的《关于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中提到的,基于历史数据的迁徙率并考虑当前信息和前瞻性信息确定的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坏账的处理方法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如下:

  1.账龄分析法: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划分不同风险等级,并按照各等级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2.信用评级法: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确定对应的坏账损失率,从而计算出所需计提的坏账准备。

  3.历史经验法:根据企业过去的坏账损失数据,计算出平均坏账损失率,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依据。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注意事项:

  1.计提坏账准备时要充分考虑客户的信用状况,对信用良好的客户可以适当降低坏账准备比例。

  2.密切关注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及时与客户沟通,催收欠款,降低坏账风险。

  3.定期对坏账准备进行调整,以反映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最新变化。

应收账款坏账的会计分录

  1.计提坏账准备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冲减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3.发生坏账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4.已转销的坏账又收回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如何防范

  一、合同签署前

  企业规避经营坏账风险,首先要在合作关系即将确立之前做好客户资信审查,全面掌握客户真实经营状况及履约能力。具体而言,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守好第一道关卡:

  1.重视审查债务方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以及经营内容是否合法。

  查询对方工商登记信息。如果对方是公司,合同签署前应了解对方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有效和真实存在,掌握对方公司的经营场所、注册资本、股东、主要负责人、关联公司等基本信息情况。这些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均可查询到。

  2.审查债务方的偿债能力,是否能提供担保,是否有其他债务。

  (1)查询涉诉信息。对方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合作前,都建议通过公开网络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对方是否有涉诉信息,如有涉诉,了解清楚因何涉诉;同时,如果对方是公司,还有必要查询一下公司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涉诉情况。同时,也可以结合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检索,看企业还有无其他涉诉未结的案件信息。

  (2)查询失信被执行情况。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是我国最权威的执行信息查询平台,可以综合查询被执行人的情况,包括失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人员、被执行人信息、财产处置、执行终本案件、执行法律文书及公告等。

  3.审查债务方是否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初次合作时,建议可到对方的经营办公地点考察,看对方公司的规模、员工是否正常上班、相关资质和营业执照等是否齐全,了解对方是否实际经营,是不是皮包公司。

  二、合同签署时

  在商业交易中应尽量签订书面合同,尤其应注意对方提供的合同文本,应认真审查合同条款,避免跳坑。合同中明确了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也是合作关系存续的重要证据。避免企业产生坏账,离不开合同内容的完备、签约手续的完善,有漏洞的合同是造成坏账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合作前必须签好合同,且应当对合作款项结算的周期、方式等做详细约定,以免因合同约定不清给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带来障碍。

  善用合同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合同纠纷,还可以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预防企业经营坏账发生。因此,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请法务或者聘请专业律师拟定合同或对合同条款进行风险审查,严守企业坏账风险第二道关卡。

  三、合同履行中

  很多企业把促成合作和签约作为最终环节,殊不知,签合同只是合作的开始,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预知的变数,这些变数可能会造成最终无法收回账款。因此,合同签了,企业仍然不能放松,继续守好企业经营坏账风险第三道关卡:

  1.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签署生效后,对双方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有义务严格遵循约定,全面履行合同,特别是要督促对方严格执行款项结算的相关约定,防止恶性循环出现。同时,企业应做好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工作,并根据客户的日常变化随时监控其经营状况,一旦发现客户有违约情况,及时固定好对方违约的证据,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尽量避免坏账产生。

  2.保留履约证据。证据的收集需要企业对一线员工做好尽职培训,形成保存交易资料的习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备双方发生纠纷能及时提供证据,对于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合同、采购订单、送货单、签收单、验收单、对账单、发票、聊天记录等等进行妥善保管。

  3.及时止损。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等情形,建议暂时中止履行合同,及时通知对方,要求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如对方拒绝提供担保,且无法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的,可及时解除合同止损。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应收账款比率    下一篇 应收账款核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