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税务  >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指的是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具体内容是:2008年1月1日以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按内资、外资企业分别立法,外资企业适用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适用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统一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体现了“四统一”:一是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二是统一适用新的企业所得税率;三是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四是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目录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客观要求,对各类企业实行统一的所得税制度,合理调整企业所得税负担和政策待遇水平,可以促进各类企业在同一税收制度平台上开展公平竞争。

  二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鼓励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以及发展高新技术等以产业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有利于引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将优惠重点由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同时对西部地区需要重点扶持的产业继续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

  四是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在国内资金比较充足、外贸出口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调整优惠政策,可以积极引导外资投资方向,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税制的现代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展开了以“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税收中性、严格征管”为主要特征的税制改革。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减税计划,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的世界性税制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内、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度,降低法定税率,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不仅符合“宽税基、低税率”的国际税制改革潮流,而且使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更为现代化,这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具有重要作用。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影响

  1、对内、外资企业的影响。新税法实施后,不同类型企业的税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对内资企业来说,主要是减轻税收负担,内资企业所得税法定名义税率由33%下降至25%,降低了8个百分点;对外资企业来说,税负将略有上升,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定名义税率也由33%降低了8个百分点,但由于一些外资企业原来可以享受24%或15%的低税率优惠,从而其法定名义税率分别上升了1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两税合一”除了对对内、外资企业的税负产生影响外,也为企业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解决了目前内、外资企业由于税收待遇不同造成的税负差异较大的问题,使内资企业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与外资企业展开竞争,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长期来看,必将促进市场经济规模的整体发展。

  其次,实践表明,稳定的政治局面、发展良好的经济态势、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法制环境和政府服务等,已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税收优惠只是一个方面,新税法的实施不会对吸引外资产生较大的影响。

  2、对税务部门征管工作的影响。一方面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使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更有利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规范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另一方面,税前费用列支标准放宽,税率降低,优惠政策对象调整,增加了税务机关征管工作的难度,同时也要求税务人员及时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和创新征管手段和征管技术,适应改革变化。

  3、对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总体发展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和老工业区需要引进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这要求我国的产业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向基础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倾斜。而“两税合一”有利于引导资金和技术的正确流向,改善我国的经济产业总体结构。

  4.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内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造成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两税合一”对缩小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将发挥积极作用。

  5、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两税合一”后,由于总体上降低了法定税率,提高了税前扣除标准,与现行税法的口径相比,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

  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为各类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配套措施,是中国经济体制走向成熟、规范的标志性工作之一,也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和呼声。

《企业所得税法》的特点

  (一)引入了“居民、非居民企业”的概念。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税收管辖权的有效行使,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企业所得税法》选择了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的双重管辖权标准,首次引入了“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概念,对纳税人加以区分,以维护国家税收利益。明确规定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二)25%的税率在国际上属于适中偏低。《企业所得税法》确定的企业所得税新税率为25%,这比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33%低8个百分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159个实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28.6%;其中日本税率为39.5%,美国税率为39.3%,德国为38.9%。从我国周边18个国家(地区)来看,其平均税率也为26.7%。因此,25%的税率处于适中偏低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也有助于继续吸引外商来华投资。

  (三)优惠重点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企业所得税法》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要求,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将现行企业所得税以区域优惠为主的格局,转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税收优惠格局。相关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与节能、支持安全生产、促进公益事业和照顾弱势群体,以及自然灾害专项减免税优惠政策等方面。

  (四)5年过渡期安排有利于维护企业利益。《企业所得税法》实行后,外资企业税负将略有上升,但为了照顾部分老企业适应新的税率环境,特地规定可给予过渡性照顾:按现行税法的规定享15%和24%等低税率优惠的老企业,按照国务院规定,可在新法实施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25%的税率。根据财政部的初步测算,对外资企业而言,税率从15%增加到25%,增加的税收负担总量约430亿元,分五年过渡,每年仅仅增加80亿元人民币。相对于外资企业丰厚的利润而言,这不会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大的影响。另外,《企业所得税法》将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实际上又给了企业一年的过渡时间。此外,国际经验表明,稳定的政治局面、发展良好的经济态势、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商务配套和政府服务等,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税收优惠只是一个方面,仅仅是税率提高几个百分点,也不会影响外资进入中国的信心。

  (五)税率调整对港澳台企业影响较小。考虑到港澳台企业大约60%都是小企业的情况,《企业所得税法》专门对小型微利企业设置了20%的税率。对这类企业而言,其实际税率只提高了5个百分点。扣除按15%的税率征收的高新技术企业,税率真正从15%提高到25%的港澳台企业数量有限。另外,服务业的税率由原来的33%降到了25%,而香港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这就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从区域上看,仍保留了对经济特区的优惠,而香港、澳门与深圳、珠海、汕头等几个经济特区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企业都在这些地区设厂,这就给香港、澳门的企业继续享受优惠政策留下了空间。因此,总体来看,《企业所得税法》对港澳台企业的影响不大。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支农资金整合    下一篇 中央本级收入

参考资料

[1].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_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2008ysbg/content_929153.htm
[2].  企业所得税法出台背景及特点_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http://locpg.gov.cn/fvfg/qysdsf/200704/t20070404_2274.asp
[3].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对经济和税收影响的分析_厦门市财政局   http://cz.xm.gov.cn/zwxx/tqch/tqch2007d4q/cszh_79478/200801/t20080110_1949664.ht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