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策略
套利策略是指利用一个或多个市场存在的各种价格差异,在不冒任何损失风险且无需投资者自有资金的情况下有可能赚取利润的交易策略(或行为)。
套利策略的本质是“一价定律”在金融市场不同资产中的灵活应用,也正是因为套利策略对错误定价机遇的捕捉,金融市场各交易品种在流动性及定价效率上才能够出现明显提升。
套利策略的类别
根据管理人的交易方式,又可分为主观套利策略及量化套利策略两类。由于相比主观套利策略管理人缺乏对产业链及金融市场的深度认知,量化套利策略则往往选择高胜率、高交易频率、低盈利的策略路径。
从交易品种角度出发,由于仅关注品种相关性强弱及稳定性,套利策略可应用于近乎所有的可得交易品种。可分为期货套利策略、可转债套利策略、基金套利策略、期权套利策略及其他等。
1、期货套利策略
期货套利策略,即以期货(包含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及国债期货三类)作为交易标的、利用期货市场上不同合约之间的价差进行套利的交易行为,根据具体的合约选择与策略构建,通常可以分为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跨市场套利4类策略。
期现套利:当同一种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出现不合理的基差时,低买高卖而获利。
跨期套利:在同一市场同时买入、卖出同种商品不同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有利时机同时将这两个交割月份不同的合约对冲平仓获利。
跨市场套利:利用不同交易所同品种同一交割月份(比如沪铜和伦铜)的合约的价差,在两个市场的价格收敛到合理区间时获利。
跨品种套利:利用两种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商品之间(比如豆粕和豆油)的合约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
2、可转债套利策略
可转债套利策略以可转债作为交易标的、利用可转债条款设置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强逻辑性进行套利交易,主要可以分为转股套利策略、锁价交易套利策略、打新策略及其他条款博弈套利四类。其中,转股套利策略是可转债套利策略中应用最多的策略。(进入转股期后,当转股后股票价值>转股前持有可转债价值,便存在套利空间。)
打新策略类似于A股打新,利用历史破发率低、大概率获得正收益的显著异象赚取一二级市场间的价差收益;
锁价交易套利通过与有减持可转债需求的优先配售股东达成合理数量及价格的可转债转让协议,赚取协议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间的价差收益;
其他条款博弈套利策略则是利用可转债除债转股之外的其他相关条款特性进套利交易,向下可以主要细分为回售条款博弈套利、强赎条款博弈套利,以及下修条款博弈套利三类策略。
3、基金套利策略
目前基金套利策略主要指ETF基金的场内外折溢价套利。当场内外两种交易形式下份额的获得成本不一致时,便可以通过“买低、卖高”的形式进行套利。基金套利这一策略在我国已有较大的发展,参与者中已不乏盛泉恒元等百亿量化私募的身影。
4、期权套利策略
期权套利策略主要指以交易所场内期权为交易标的所构建的套利策略。目前期权套利策略仍相对小众,这一领域内较为知名的管理人有申毅资产、淘利资产等。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