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世行”),是世界银行集团(The World Bank Group)的简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通称;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世界银行最早由1944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提出建立,1945年12月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6月正式运营,并在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世界银行集团总部设在华盛顿。目前,世界银行集团共有189个成员国。其主要目标是通过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促进繁荣。
世界银行组织使命
①消除极端贫困
到2030年将极端贫困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降低到3%。
②促进共享繁荣
提高各国占人口40%的最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
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集团是联合国系统下的多边开发机构,包括五个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其中前三个机构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主体。
一、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of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IBRD)
【成立】于1944年7月1日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1946年开始运作,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是世界银行集团下属五个机构之一。
【宗旨】通过向中等收入国家和信用好的贫困国家提供贷款和分析咨询服务,促进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创造就业,减少贫困,应对全球和区域性问题。
【成员】目前包括189个成员国。
【负责人】彭安杰(Ajay Banga),美国人,2023年6月上任,任期5年。2016年1月,世界银行任命时任中国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司长杨少林担任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
【总部】美国华盛顿。网址:http://www.worldbank.org。
【组织结构】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执行董事会负责处理日常业务。
【主要活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联合召开一次春季会议和一次年会。春季会议和年会期间还召开发展委员会会议。
【股本和资金来源】所需借贷资金主要从国际资本市场筹措。
二、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IDA)
【成立】于1960年成立,是世界银行集团下属五个机构之一。
【宗旨】通过向世界上最贫困国家提供无息贷款和赠款,促进其经济发展,减少不平等现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成员】目前包括173个成员国。
【负责人】彭安杰(Ajay Banga),美国人,2023年6月上任,任期5年。
【总部】美国华盛顿。网址:http://ida.worldbank.org。
【组织结构】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执行董事会负责处理日常业务。
【主要活动】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每年同期举行一次春季例会和一次年会。
三、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
【成立】于1956年成立,是世界银行集团下属五个机构之一。
【宗旨】帮助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发展。
【成员】目前包括184个成员国。
【负责人】彭安杰(Ajay Banga),美国人,2023年6月上任,任期5年。
【总部】美国华盛顿。网址:http://www.ifc.org。
【组织结构】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执行董事会负责处理日常业务。
【主要活动】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每年同期举行一次春季例会和一次年会。
世界银行集团的三个发展阶段
世界银行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4年-1960年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60年-1988年的世界银行,其中除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另设有国际开发协会;1988年至今的世界银行集团,包括上述五大机构。
1945年12月27日,世界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后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开始运行,1947年5月9日它批准了第一批贷款,向法国贷款2.5亿美元,这依然是世界银行提供的数额最大的一批贷款。同年11月,世界银行正式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
起初,世界银行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在二战后的重建,并辅助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世界银行的最开始的贷款主要集中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和发电厂等。日本和西欧国家“毕业”(达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后世界银行完全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从1990年代初开始世界银行也开始向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国家贷款。上世纪80年代,银行面临宏观经济和债务问题;在之后的十年,社会和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公民社会指责银行在一些项目不遵守自己的政策。
针对银行业务的质量问题,该报告发布后不久,批评的声音不断增加。在检查与改进后,银行集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五个机构独立工作的同时彼此合作,逐步提高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
世界银行的机构设置及其功能
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组成可以概括为“一个集团,五个机构”,由以下五个机构组成: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发银行,它通过向中等收入国家政府和资信良好的低收入国家政府提供贷款、担保、风险管理产品和咨询服务,并协调各国应对地区性和全球性挑战,支持世界银行集团的使命。
IRBD向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创新型金融解决方案,包括金融产品(贷款、担保和风险管理产品)和知识及咨询服务(包括付费服务)。同时,它利用战略咨询服务帮助政府推进改革,以改善服务,鼓励增加私人投资,创新和共享解决方案。
IBRD和世界银行集团其他机构积极创新,提供各种保险、信用增级和避险产品,帮助客户国在应对发展挑战的同时管控金融风险。
国际开发协会
国际开发协会(IDA)是一个专门从事对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期限长和无息贷款的国际金融组织,向最贫困国家的政府提供无息贷款(也称信贷)和赠款,并作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业务补充。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国际开发协会二者一同组成了“世界银行”。而“世界银行集团”则由以上两者与如下另三个机构组成。
国际金融公司
国际金融公司(IFC)是专注于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的全球最大发展机构。它与前两个机构的最主要区别是,IBRD和IDA均为与国家政府对接,而IFC可以与企业对接。IFC通过投融资、动员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以及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增长。
IFC负责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发展解决方案。IFC凭借其金融资源、技术专长、全球经验和创新思维,帮助合作伙伴应对资金、业务和政治层面的挑战。它擅于为项目筹集第三方资金是IFC另一领先之处。IFC的一个宗旨和目标是“创造机会,创造市场”。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成立于1988年,目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以支持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MIGA通过向投资者和贷款方提供政治风险担保履行其使命。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提供针对国际投资争端的调解和仲裁机制。提供的服务有仲裁(包括ICSID仲裁规则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调解、调停、质询以及听证设施。
世界银行集团的组织决策机构
世界银行集团的组织决策机构由理事会(Board of Governors)和执行董事会(Executive Directors)组成,由执行董事会选举的行长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项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贷款得以发放,在世行内部需要经过两个环节:行长建议和执行董事会审议并通过。根据执行董事会的议事规则,一项贷款建议的通过不必要历经一个正式投票的过程,往往由会议主席确认并向董事会宣布,即倾向于协商一致的议事原则;如果需要正式投票,那么投票权的分配则采用加权投票制,其投票权力与成员国持股数呈正相关(IBRD/IDA Rules of Procedure,2023:2)。实际操作时,世行行长兼任执行董事会主席,所以在协商一致的过程中,行长往往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使得各执行董事达成最终意见。因此,行长的人选与投票权力的大小便成为了决定世行决策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
1.金融产品与服务:世界银行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与技术援助的一个重要来源。世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赠款,用于支持对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基础设施、金融和私营部门发展、农业以及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投资。
2.创新型知识分享:世行通过政策建议、分析研究和技术援助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其分析工作通常为世行本身的融资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自己的投资活动提供借鉴。
3.贷款项目:由于减贫在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中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世界银行可通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贷款发挥其作用。这通常意味着创造一种有利于吸引更多私人资本的投资环境,帮助制订有效和公平的社会支出方案,为建立人力资本和提供公平的经济机会创造条件。
世界银行贷款
世界银行贷款是指由世界银行(主要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由政府担保的公私机构的优惠贷款。
世界银行贷款最新支持领域
世界银行贷款2023-2024年规划重点支持以下6个领域: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建设。重点支持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统筹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途径,促进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
二、土壤污染综合防治。重点支持在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地区、土壤耕作层退化严重区域、国家主要粮食产区、大中城市周边主要蔬菜产区、设施农业集中区域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土壤质量和固碳能力,促进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土壤环保产业发展及土壤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碳中和。重点支持项目城市及县城(县级市)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改进制度和投资框架,提升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推广绿色公共建筑、市政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绿色解决方案,以实现更高效的碳减排。优先使用世行结果导向型贷款工具。
四、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制定绿色低碳转型规划和行动方案,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化工业领域减碳,助力地方产业集群低碳转型。通过编制符合地域特点的绿色低碳生态工业园区行动方案,为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产业链、实现低碳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引;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如供水、供电、供热和建筑等)绿色升级改造。优先使用世行结果导向型贷款工具。
五、低碳、可持续畜牧业发展。重点支持试点省份推动畜牧业价值链绿色发展,降低畜牧业排放,增强畜牧价值链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升草原生态可持续性和相关食品安全性。
六、绿色航运走廊建设。重点支持港口和航运绿色高效发展,创建绿色航运示范走廊,探索特定贸易路线间的零排放解决方案,并建立包含零排放解决方案、财务激励、安全条例、监管措施的整体框架。
世行对华主权优惠贷款简介
1980年我国恢复世行成员国席位,1981年世行向我国提供第一笔贷款。对华主权优惠贷款重点支持领域如下:
(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的系统性着眼,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绿色发展,统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并探索健全流域内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
(二)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探索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研究水沙关系,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应对流域内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合理配置水资源和生态流量,推进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绿色发展。
(三)塑料垃圾减量(二期)。支持建设城乡一体的包括塑料来件在内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推动将县城垃圾处理设施和处理能力向乡村延伸覆盖,提升农村垃圾的收集、转运能力,探索农村塑料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理的有效制度和模式。
(四)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示范。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模式和路径,推动我国乡村绿色发展。支持发展农村绿色产业,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加强乡村建设和治理,提高乡村绿色发展能力,改善乡村绿色发展环境等。
(五)城市间绿色交通发展示范。支持城市群、都市圈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接驳巴士等小规模绿色低碳交通投资,通过新技术平台推动实现城市间智能出行,探索提高跨区域机构协调能力,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绿色低碳交通转型。
(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对关键生态系统和具有全球生物多样性价值地区的保护,推动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相关地区综合规划和管理能力,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活动激励机制。
(七)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示范。对标国际实践,支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园区和园区内企业提供更多绿色融资支持,完善生态工业园相关制度、认证标准、监测系统等,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竞争力。
(八)省级能源转型示范。推动受能源资源约束的能耗大省加快能源转型。支持电池储能、绿氢燃料电池、海上风电等储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探索建立绿证交易体系,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九)城市碳中和示范。从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城市设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节能等多方面支持相关城市减少碳排放总量,实现碳减排目标。
(十)大气污染防治示范。通过在选定区域对PM2.5、臭氧、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制订能源消耗、垃圾处置、工业运输、畜牧活动等多污染源协同减排计划,较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减缓气候变化,并探索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贷款条件:世行贷款偿还期一般为17年至25年,其中含3-5年左右的宽限期。贷款币种一般为美元,利率以6个月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基础,另加固定利差构成。
世界银行执董会批准中国贷款项目
2024年3月29日,世界银行执董会按简化程序批准了中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示范项目(二期)。该项目旨在改善甘肃省和山东省黄河流域选定地区的土地和水资源管理,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项目总金额为46.838亿元人民币,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3亿美元,其中1.38亿欧元(等值1.5亿美元)贷款期限为24年(含6年宽限期),另外1.5亿美元贷款期限为30年(含6年宽限期),均为浮动利差贷款;其余资金由国内出资。项目执行期为2024年至2029年。
该项目是世界银行支持中国应对当前最紧迫的地方性和全球性挑战的良好范例,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项目将通过在缺水地区对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修复退化的森林、湿地、河流和草原等,助力中国在黄河流域大规模地保护宝贵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和具有全球重要性的生物多样性,为全球公共产品作出贡献,同时也给当地发展带来效益
水资源短缺、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以及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退化。该项目将推行可持续的土地与水资源管理实践,应对水土流失、水污染和森林火灾风险,改善水土保持。项目还将支持湿地、河流和沿海地区、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修复,加强外来入侵物种治理。
此外,该项目还将帮助政府部门提升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能力。为此,项目将支持制定综合景观管理计划,试点推行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提高女性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领导力,加强包括省级层面在内的政府官员能力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支持在示范县利用先进技术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
2024年至2029年期间,该项目所支持的省级政府项目建设资金总额预计达17.1亿美元,其中甘肃省和山东省政府预计将提供14.1亿美元资金。
该项目符合世界银行2020-2025财年《中国国别伙伴框架》,此框架战略旨在帮助中国应对发展挑战,特别是在环境可持续增长等全球公共产品相关领域。项目将为世界银行最新提出的“森林与发展、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全球挑战计划”和“水安全与气候适应全球挑战计划”作出贡献。
2020-2025财年对华国别伙伴框架
世界银行审议通过2020-2025财年对华国别伙伴框架
2019年12月5日,世界银行执董会审议通过了2020-2025财年对华国别伙伴框架这一指导未来5年世行对华合作的战略性文件,强调世行将与中方开展强有力并具有选择性的合作。未来5年,世界银行集团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对华贷款规模将保持在每年10至15亿美元,国际金融公司对华业务规模将保持在每年8至12亿美元。世界银行对华合作将聚焦市场与财政改革、绿色增长和包容性增长3大支柱领域,并致力于推动全球知识与发展合作,促进共享中国发展经验,帮助中国提高国际发展合作的标准和质量。世界银行对华国别伙伴框架得到绝大多数执董会成员的积极支持和欢迎。
中国同世界银行合作近40年来,双方在贷款、知识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银行的支持,世界银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贡献。面向未来,中国愿继续同世界银行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提升贷款项目的创新性、示范性和附加值,并加强区域合作、南南合作和知识交流,为推动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贡献。
世界银行对华策略
1、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深化中国对多边经济机构的参与,降低对内和对外贸易和投资壁垒,为中国的海外发展援助提供帮助;
2、减少贫困、不平等和社会排斥: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保障农村生活,扩大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3、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挑战:减少大气污染,节约水资源,优化能源利用(部分通过价格改革),改善土地行政管理,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4、深化金融中介作用:扩大金融服务(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应对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5、加强公共部门和市场制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改革公共部门,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
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
1980年5月15日,我国正式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自此,我国与世行的合作不断发展、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内容不断创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与世行的合作紧密围绕我国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开展,大致经历了初始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调整转型阶段(21世纪至今)三个阶段:
一、初始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亟待发展,世行贷款资金首先投向了教育领域,并逐步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建设了一批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世行贷款资金成为当时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合作经济调研活动,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这期间,我国年度利用世行贷款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超过30亿美元,连续三年成为世行最大的借款国。除传统的贷款领域外,世行还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与我国合作先后实施了西南扶贫、秦巴山区扶贫等多个大型直接扶贫项目。90年代末,随着国内资金的日渐充裕,世行停止对华提供软贷款,贷款规模有所下降,而以政策调研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知识合作日益受到双方的重视。
三、调整转型阶段(21世纪至今)。为配合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世行加大了向我国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贷款的倾斜力度,支持重点也转向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民生等领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的逐步扩大,我国与世行的合作突破单向输入,实现双向交流。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丰富了世行的发展理论,并借助世行平台宣传我国立足国情、自主发展的发展理念,积极支持全球减贫和发展事业。
我国与世行的合作主要表现在贷款合作、知识合作及国际发展合作三方面。世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进资金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引入管理经验,推动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三是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四是借鉴利用“外脑”,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世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引进资金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世行贷款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支持了一大批重点项目,促进了区域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世行对华项目贷款重点支持交通、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同时兼顾扶贫、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近年来,我国利用每年70%以上的世行贷款支持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促进我国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引入管理经验,推动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世行以贷款项目为依托的规范化运作机制及其智力资源,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创新和观念更新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1984年,鲁布革水电站项目率先将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引入我国,被誉为“鲁布革模式”,并在其他领域加以推广。1987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项目首次采用工程监理制度,为我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做出积极贡献。这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方式以及世行贷款项目通用的提款报账制、业主负责制等业已成为目前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的标准做法。此外,世行通过贷款项目的设计与管理,不断输入加强市场运作、提高部门效率的理念,为我国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三是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继1981年7月世行批准第一个对华贷款项目——大学发展项目以来,一系列教育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世行在我国还实施了大批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活动,涵盖宏观经济、财经外交、行业发展、项目管理等诸多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管理人才,为我国加速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是借鉴利用“外脑”,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世行通过经济调研与技术援助,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推进行业部门改革、促进社会包容与发展等方面献计献策,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积极贡献。例如,《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与《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两篇国家经济备忘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诊断,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著名的“巴山轮会议”深入讨论了宏观经济管理问题和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参考价值。20世纪90年代的“财税改革技术援助项目”帮助财政部门统筹研究和全面推进财税改革,包括分税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等,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国际经验和制度参考。
总之,世行贷款资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了我国市场化步伐,对于改革中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
合作经验总结
回顾我国与世行的合作历程,我们一贯坚持的“以我为主、立足国情、平等互利、相互借鉴”的合作方针正是双方成功合作的基础。
“以我为主、立足国情”即在双方合作中要充分尊重我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各国的发展进程中,世行是重要的支持者,各国政府才是减贫与发展的主体。世行只有从各国国情出发,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援助战略与政策,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发展职能。因此,世行对我国的援助规划要紧紧围绕并服务于我国的发展战略,具体合作内容与项目设计也要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平等互利、相互借鉴”即承认世行的发展理论在全球发展领域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强调各国的发展努力和探索是不可或缺的实践经验,是世行发展理论的有益补充和业务政策的基本依据。世行倡导“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推行“全面发展框架”及“包容和可持续全球化”的理念,强调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些理念总体上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其援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针对自身的发展状况与发展的紧迫性,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是硬道理”,倡导立足国情的、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对减贫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正是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推动下,世行重新肯定了基础设施对于扶贫的作用,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世行发布最新全球经济体分类标准
2023年7月1日,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发布最新全球经济体分类标准。据世行统计,中国2022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12850美元,仍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同时,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更新了2024财年(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贷款业务毕业线,为人均GNI超过7805美元。有关情况如下:
一、关于更新后的全球经济体分类标准
世行依据人均GNI将各经济体划分为高收入、上中等收入、下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四类。每个财年开始时(每年7月1日),世行会根据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率、通胀率、汇率及人口等因素变化情况,更新分类标准。
世行此次发布的最新经济体分类标准为:低收入经济体人均GNI上限由去年的1085美元上调至1135美元;下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区间由去年的1086—4255美元上调至1136—4465美元;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区间由去年的4256—13205美元上调至4466—13845美元;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GNI下限调至13845美元。中国2022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12850美元,仍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
二、关于世行贷款业务毕业线调整情况
根据最新人均GNI,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同步调整了2024财年(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的贷款业务毕业线,为人均GNI超过7805美元,比上年增加360美元。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