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经济群体

  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是指在一特定区域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支柱,集中具有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支撑机构,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从而使产业和企业间产生效应,并形成区域优势和持续竞争力的经济群体。发展产业集群,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有利于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共享公共资源,带动创业和就业。

目录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着眼于一个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相关机构、政府、民间组织等的互动。这样使他们能够从一个区域整体来系统思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来考察可能构成特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考虑临近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虑一些个别产业和狭小地理空间的利益。

  产业集群的要求:

  产业集群要求政府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产业集群观点更贴近竞争的本质,要求政府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强调通过竞争来促进集群产业的效率和创新,从而推动市场的不断拓展,繁荣区域和地方经济。

产业集群的模式和类型

基本模式

  从产业集群的功能角度来看,可以将产业集群分成三种基本模式:

  1.传统的纯集聚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简单集中,通过共享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本等方式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然而,这种模式下的企业之间联系可能相对松散,缺乏深入的协作和创新网络。

  2.产业综合体模式

  产业综合体是指某个特定区位上,一组相互之间存在技术、生产和分配等多方面联系的经济活动,这组经济活动能够共享外部规模经济,提高整体活动的经济效率。

  产业综合体模式是产业集群的一种高级形态,它不仅包括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还强调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网络。

  3.社会网络(俱乐部)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更加注重企业之间的社会联系和文化认同,通过构建紧密的社会网络来促进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合作创新。

  且这种模式下的产业集群往往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国外研究分类

  彼得·克罗林格等学者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研究中,将产业集群分为以下三类:

  1.意大利式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居多,专业化强,地方竞争激烈,基于的信任关系,形成紧密的网络关系,共同面对市场挑战和机遇。

  集群中的企业通常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2.卫星式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下的产业集群以大型跨国公司为核心,周围聚集着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

  集群中的这些中小企业依赖于核心企业的技术和市场渠道,基于低廉的劳动成本,形成较为稳定的供应链关系。

  3.轴轮式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下存在一个或多个主导企业,它们对集群内的其他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有明显的等级制度。

  集群中的主导企业通过技术溢出、市场渠道共享等方式促进集群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和升级。

国内发展模式

  在国内,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下,存在以下四种主要模式:

  1.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产业集群通常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形成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浙江的“小狗经济”(经济学家钟朋荣在考察浙江经济发展后概括出),如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等。

  2.外资引入型产业集群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一些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通过吸引外资进入形成产业集群。

  例如深圳、东莞、苏州等地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3.内源品牌型产业集群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产业集群以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名牌大企业为核心,通过品牌效应和技术溢出带动周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网络。

  例如青岛的家电产业集群、长春的汽车产业集群等。

  4.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是在政府直接指令或政策引导下形成的,通常具有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我国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禀赋特征分类

  基于产业集群自身的禀赋和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做如下分类:

  1.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产业链相关联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在特定区域聚集,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形成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形态。

  它是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

  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例如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的“中关村”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2.资源型产业集群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指依托独占性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和消耗实现成长的企业的聚集,通过深度专业化分工,形成完整价值链条、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即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资源生产加工为纽带,具有产业内在联系,且在地域上集中的产业群落可称为资源型产业集群,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生产基地等。

  资源型产业集群按照自然资源的再生与否可分为两种:一是依托可再生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二是依托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

  在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时期,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稳定,伴随着资源的减少、质量下降或枯竭,以及市场的变化,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也是其发展中特有的问题。

  典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有鞍山钢铁产业集群、大庆石油产业集群等。

其他分类

  基于产业集群的不同特征,还有一些其他分类,如:

  1.链条式集群

  链条式集群是基于特定的产业链而形成的上下游链式关联集群。

  一般以产业链上多个环节或整条产业链为架构,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上下游关联,当某个环节的企业出现竞争优势时,将会带动其他相关企业的发展。

  链条式集群适合于链条较长、上下游企业关联较大的产业,以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最为典型。

  知名经济学者黄奇帆非常提倡“产业链集群”的概念,曾在众多公开场合进行宣讲。

  2.模块化集群

  模块化集群是基于产业链的某个环节而培育发展的产业集群,它通过共享某些资源(如资本、技术、信息、平台等),自然分解成一些固定的模块,分别集中资源设计、制造特定的产品,然后在行业间展开协作。

  模块化集群建设以同种类型的企业为基础,大量同类企业因其产品的档次、品种、款式的差别化与多样化聚集到一起,使得产业链的某个环节模块化发展,并且带动相关的配套产业及服务业的聚集和产生,进而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模块化集群适合于产业链条较短,集群内部企业间平行的共性需求较多的情况,当前产业链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的、特色的模块化集群将大规模的出现。

  3.融合性集群

  链条式集群和模块化集群并非严格的泾渭分明,也可以基于某种特定的资源要素实现交叉从而形成一种产业跨界融合性集群,某些特殊的产业集群甚至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大融合,如葡萄酒产业集群,基于特定的气候及土地资源,形成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主体旅游相结合的跨产业集群。

  显而易见,混合化集群叠加了链条式集群和模块化集群的双重属性,可以实现更大的体量与规模,从而产生更具影响力的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的特征

  一般来说,产业集群会呈现四种特性。

  1、空间集聚性: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这是产业集群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首要的基本特征。

  2、产业关联性:大量的工业园区的实践证明,单纯的企业在地理上的扎堆并不必然导致合作与竞争关系。大量的彼此间有很强的专业分工与合作关系的企业的空间聚集,加之长期所形成的相互信任的产业文化,减少了群内企业间的不确定性,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交易费用,才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3、社会网络化:产业集群是一种产业网络体系,这种网络结构包括园区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地方政府间、企业与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间的联系,这种协作关系网络对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企业植根性:集群内企业不仅仅是地理上靠近,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本地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与其他非集群组织模式相比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由于地理上的集聚,集聚的企业可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在较小的区域内汇集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局面,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另外,企业在彼此接触之间自然地产生信息和技艺的交流,促进了产品信息和技术的传播,进而为集群的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集群的区别

  产业链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与之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聚集在一起的现象。这种集群不仅包括产业间的联系,还强调产业及其他相关机构间的联系,并且特别注重空间的集聚。产业链集群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它通过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耦合,形成了一种复杂性中间组织。这种集群的治理是多元复合的,涉及集群中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等活动主体的共同参与,旨在提高集群整体竞争优势,规避风险,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与规范对产业链网络体系进行协调和整合。产业链集群的治理结构与模式多样化,可能以核心企业、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为主体。

  产业集群通常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初创期,区域内企业数量较少,产业关联性不强,支持机构和服务体系也不健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逐渐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产业集群开始成形。到了成熟期,产业集群将进入一个稳定期,此时区域内企业数量稳定,产业关联性增强,支持机构和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

  而产业链集群的发展则要复杂得多。它不仅需要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还需要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产业链集群的初创期,企业可能分散在各个领域,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整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链逐渐形成并优化。在成熟期,产业链集群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群在内涵、外延和发展阶段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产业集群主要关注的是企业间的地理分布和互动关系,而产业链集群则更侧重于产业链的形成和优化。在发展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了解并把握这两种集群模式的区别和特点,对于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产业集群的初创期和成长期,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集聚。而在产业链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更加注重引导和促进企业间的协作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了解产业链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在产业链集群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而在成熟期,企业应更加注重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描述的是不同层面的产业经济现象。

  产业链是指在生产某种最终产品的过程中,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生产加工、到下游销售服务等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它反映了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以及其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其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体现了产业间的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

  产业集群则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一定数量的相关产业和相关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的产业群体,它不仅包括了同一产业内的企业,还可能涉及相关支撑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

  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在于空间集聚性、产业关联性、社会网络化和企业植根性,其本质不光是描述企业群,更是描述一种产业环境和生态。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都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为追求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而形成的特殊组织形态,即链状形态和集群形态。

  单从形态上来说,这两者其实不相关,就好比正方形和圆形,从形状上来说肯定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在链状形态中,产业内企业关系构成呈线性关系,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原料供应或生产价值关系进行线性衔接,环环相扣;产业链上的各企业通常专注于某个环节,形成纵向分工和协作。

  例如,电动汽车产业链包括锂矿开采、锂电池制造、电动汽车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产业环节,上下链接成一条线进行纵向分工。

  在集群形态中,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机构通常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形成地理集中;并且,由于地理接近性,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技术转移和资源共享更加便利,因而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实现协同效应。

  例如,美国硅谷是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中了众多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配套服务,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高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协同效应。

  但在实际发展中,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相互依赖。一个强大的产业链可以推动形成产业集群,而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又能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比如,一个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区域,便可能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互为基础。产业链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分工合作的基础,而产业集群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生态支持。

  它们都能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产业链中的企业可以通过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形成合作共赢的机制,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产业链中;而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集聚可以加强资源的集中度和产业的规模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

  它们都有利于创新的发展。在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技术的迭代和升级,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而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信息的共享可以促进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

  另外,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共同促进了产业升级。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可以带动集群内部的创新和产业升级,而集群内的竞争和合作又反过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

  有一种观点认为,产业链可以分为狭义产业链(传统产业链)和广义产业链(现代产业链)。

  狭义产业链就是指单一产品或单一行业内的上下游企业和环节的连接和衔接,这种定义侧重于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即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完整链条。

  广义产业链则涵盖了整个产业或多个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超出了单一产品的范围,涉及到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中各环节的协同合作、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配套服务和政策支持等。

  广义产业链实际上是一种网链结构的概念,由N条产业链、产品链和供应链是交织在一起的,尽管其中的紧密程度有差异,但所有企业或产品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在这种结构下生存和发展,一般离不开也不会主动离开现有的产业链、产品链和供应链。

  除开地域范围限制,上述对广义产业链定义的描述,几乎接近于产业集群的描述了。

  这说明,在很多情形下,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重合性,即产业链上有集群,产业集群中也含链。

  举个链上有集群的例子,如:浙江、江苏产业链的上下游或配套,大部分可能是在长三角制造业集群中完成的;广东产业链的上下游或配套,基本上可在珠三角制造业完成。

  而集群中有链的例子就太多了,因为现在各地的产业园区都在提倡要打造本地“全产业链”。

  总的来说,产业链是一个涉及到物质和价值流动的线性关联系统,而产业集群则是一种在地理区域内形成的相互关联和协同发展的组织群体,它们是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

  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之间相互依赖、互为基础,都是通过互补与协同促使产业形成聚集效应和创新升级发展,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优势,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举措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

  (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

  三、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推动要素聚集和价值提升

  (六)组织开展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发挥行业协会、技术机构、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作用,联合打造区域品牌。鼓励产业集群制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开展区域品牌策划与设计,申报注册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原产地、证明标志等集体品牌,保护区域品牌知识产权,深化区域品牌内涵。建立健全区域品牌评价制度,加强区域品牌信誉和风险管理,确保区域品牌健康发展。

  (七)支持建设产业集群展览展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公共营销渠道,推动线上电子商务与线下专业市场融合发展。支持开展区域品牌宣传推广,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发展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引导企业参与宣传区域品牌,共同扩大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

  四、提高产业集群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集群

  (八)加强产业集群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深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对企业设计、制造、管理、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发展网络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开展网络实时诊断、流程优化再造、云服务等新型服务。

  (九)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行动,建设“智慧集群”。选择一批管理规范、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开展百家“智慧集群”建设和认定工作,总结推广“智慧集群”发展经验。

  五、提升创新能力,增强集群竞争优势

  (十)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业集群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培育建设一批产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引导创新资源向集群集聚。鼓励和引导企业间联合组建产业联盟或研发联盟等新型合作模式,强化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十一)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推进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工艺、质量、节能、环保、卫生等标准化管理。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订和修订。

  (十二)建立产业集群知识产权服务机制,保护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鼓励建立产业集群知识产权联盟,解决共性问题,推动知识产权共享,增强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支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十三)支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作用,集聚优质服务资源,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形式,鼓励各类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加速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新产品认证服务,增强产品检测服务能力。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向产业集群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建立创业创新项目库,提供技术应用、融资支持、商务和政务代理等服务。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

  (十四)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多层次、多类别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开展产业集群人力资源培训。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大集群内“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将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引进国内外职业培训机构,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支持集群内企业员工参与国内外职业技能比赛。

  (十五)支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依法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作用,开展行业标准制定、商业模式推介等示范活动。支持行业协会或联盟成员间实行集约化采购、共有品牌等多种合作共享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

  七、加强指导和政策支持,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十六)各地要把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力、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管理、指导和服务。要根据实际制定和完善本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引导。

  (十七)建立产业集群运行监测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研究发布产业集群指数,加强预警和引导。建立产业集群评价机制,完善评价考核和分类指导。

  (十八)各级企业技术改造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及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对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慧集群建设、集群企业或机构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等优先给予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对其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国内产品性能尚不能满足需要的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十九)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重点加强和改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等多种融资方式。建立和完善集群企业信用体系,推动信用信息共享。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产业集群建立项目对接,搭建合作平台。

  (二十)推动产业集群合作交流。以培训、研讨、展览、项目对接等方式为媒介,促进人才、技术、资本、服务、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共享。建立产业集群国际合作交流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

附件列表


1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排他原则    下一篇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标签

参考资料

[1].  关于创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https://gxt.henan.gov.cn/2022/12-26/2662261.html
[2].  【经济知识小窗口】产业集群及其作用|黔东南组工   https://mp.weixin.qq.com/s/cnaM_n714j6QdwRNze-PQQ
[3].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zhuanti/2015-12/14/content_5023689.htm
[4].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到底啥关系|本溪市工信局   https://mp.weixin.qq.com/s/jSTyU5QzbP4FXHNcEGSQuQ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