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谋划,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当前,主要做好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和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等几项工作。既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也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
新型工业化一词在党和政府文件中持续体现。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新型工业化的“新”
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发展模式上,新型工业化以创新为内生动力,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了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赋能上,新型工业化牢牢把握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大新工业革命的重点方向,通过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赋能,实现生产方式变革和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在体系结构上,新型工业化以产业体系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目标,通过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不断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优势产业壮大、新领域新赛道培育。
在内外协调上,新型工业化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又在开放发展中汲取营养、拓展空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发展目标上,新型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为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创造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不断提升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