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税负
宏观税负,又称总体税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负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所有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的比例来表示。在我国,较多采用所有税收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表示。
近年来宏观税负状况
宏观税负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税收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从税收与GDP关系看,税收主要来源于GDP中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比较,可分析一国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通行税制的差异。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税收与经济互相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政府掌控资源的规模,进而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确定适度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我国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财政资金的立足点,也是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出发点。
自1995年开始,我国宏观税负持续上升,在2009年略有下降。1995年~2010年各年宏观税负依次为:9.8%、9.9%、10.4%、10.8%、11.5%、12.8%、13.8%、14.1%、15.1%、16.1%、16.7%、17.4%、18.6%、18.4%、18.5%、19.4%。2005~2007年是我国宏观税负上升较快的时期,平均每年提升近1个百分点(此处计算税负所使用的“税收收入”包括由我国税务部门组织征收的各项税收,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税收数据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核算数据)。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影响和拉动宏观税负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税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主要是经济和税收征管两大因素。经济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变化。以“十一五”期间为例,在“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特别是冶金、石化、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煤炭、电力等行业)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快,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627376亿元,年均增长15.7%,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为40.9%。由于第二产业税负高于其他两次产业税负,因此,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税收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拉动宏观税负水平的上升。二是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在经济发展速度一定的条件下,经济运行质量越高,企业的税收贡献额就越多,从而使宏观税负水平也相应提高,反之亦然。税收征管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因素。征管水平高,征收率就高,宏观税负也就相应提高。近年来,随着征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征管手段的逐步现代化,征管质量和效率与1994年税改时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税收的总体征收率也大大提高,成为拉动宏观税负逐年上升的直接原因。
宏观税负分析
宏观税负分析是对一个地区的总体税负水平情况与正常峰值或预警区间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对税负的形成原因作出分析判断,研究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税收弹性系数变动情况,通过将不同时期GDP税收负担率的变化和不同地区的数据差别对比,从而反映宏观税收负担率的高低及变动状况。
宏观税负分析有助于基层税务部门把握经济与税收发展形势,同时分析通过反映宏观税负的变动趋势,基层税务部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对宏观税负实施调控。
宏观税负分析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包含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布局的影响、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价格的影响以及政策因素的影响。
2、核算因素,主要包含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核算口径的影响和地区间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核算范围不对称的影响。
3、征管因素,主要包含对税源深度和广度把握的影响和对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宽严程度把握的影响。
提高宏观税负的措施
提高宏观税负的措施具体如下:
1、深化税制改革,包括农业税的改革,强化增值税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和企业所得税制。
2、改费立税及扩大税基,通过增设新税种扩大税基,保留部分收费并取消乱收税费的现象。
3、建立税务司法保障体系,设置税务警察和税务特别法庭两种保障措施并依法对税收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侦查。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