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款基准利率
存贷款基准利率主要内容
1.存款基准利率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金融可参考对应期限存款基准利率自主确定存款利率水平。人民银行继续公布存款基准利率。
2.贷款基准利率
2013年7月20日以前,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即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人民银行继续公布贷款基准利率。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取消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但对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仍保持区间不变,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30号》文件,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用,自2020年3月1日开始,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开始转换为LPR。LPR是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由主要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等因素报出的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并由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央行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和管理。
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应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的方式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推广运用LPR,要对银行在各类贷款中都要运用LPR作为定价基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固定利率的贷款要参照LPR来定价,另一方面浮动利率的贷款合同中,要以LPR作为浮动利率贷款合同的基准,各类贷款都会参考LPR定价。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之后,9点半公布的LPR水平较之前水平是下降的,相对于贷款基准利率来说也是下降的,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将会传导到实体经济当中去,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影响
1、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当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上调,这会使得借款成本增加,对于市场的资金需求产生抑制作用。相反,当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下调,这会使得借款成本降低,对于市场的资金需求产生刺激作用。因此,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
2、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会使得企业的借款成本增加,这会对企业的投资意愿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反,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会使得企业的借款成本降低,这会对企业的投资意愿产生刺激作用,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还会对居民的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当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时,居民的贷款利率也会上调,这会使得居民的消费和贷款需求减少,从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消费水平。相反,当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时,居民的贷款利率也会下调,这会使得居民的消费和贷款需求增加,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消费水平。
存贷款利率提高的影响
存款利率上调意味着存款利率会上升,去银行存款的储户会变多,因为在银行存款利率高的时候存入,赚的利息是会变多的,所以大家都去银行存钱了,就会降低消费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
其次借贷款的人成本就会增加并且受到限制,另外当存款利率上调的时候,储户有可能会把理财的钱取出去放银行里面,因为理财是有风险的,存款保本、保息,比较吸引人,那么市场上的钱就会减少,经济也就会变慢,在一定程度上是会抑制通货膨胀。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查询
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了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公告,明确银行应主要参考LPR确定贷款利率。
1.2019年8月20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并发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同类型(期限)的贷款基准利率历史请登陆中国人民银行官网(网址:http://www.pbc.gov.cn/)——货币政策司——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政策——利率水平——历史数据查询。
2.2019年8月20日(含)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公布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请登陆中国货币网(网址:https://www.chinamoney.com.cn/chinese)——基准价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更多——历史数据查询。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