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要达到其最终自标,需要经过一个传导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近期中介目标)—远期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现阶段,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俗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在国家法律所给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同接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局限性:①由于效果过于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同,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为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因此,一般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都持谨慎态度。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和条件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供应量,从而调节宏观经济的一种政策工具。
一般说来,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前者着眼于短期,主要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社会的资金供求,后者则着限于长期,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
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用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从事的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一般情况下,当经济停滞或衰退时,中央银行就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从而向社会投放一笔基础货币。无论基础货币是流入社会大众手中,还是流入商业银行,都必将使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增加。银行通过对准备金的运用,扩大了信贷规模,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新工具
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第一项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将大幅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第二项是创设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增持股票。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