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需率
产需率是与产销率密切相关的一个指标,它从另一个角度衡量了供应链系统的整体运营状况。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供应链各节点已生产的产品数(或提供的服务)与其下游节点(或用户)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的比值。
产需率的计算公式
产需率指标=一定时期内某节点已生产的产品数(或提供的服务)/一定时期内下游节点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数
该指标反映供应链各节点间的供需关系。产需率越接近1,说明上下游节点间的供需关系协调,准时交货率高,反之则说明上下游节点间的准时交货率低或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根据企业管理中的“木桶原理”,在实际评价中,我们可以选取“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即产需率最低的节点的产需率作为企业供应链产需率总体评价的指标值。
准时交货率:评估物流部门按时完成货物配送的能力。计算公式:准时交货率=准时交货的订单数量/总订单数量×100%
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这一活动的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供应链的整合、优化、共赢、生态能力决定一切。
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APICS/SCC)的供应链定义:“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交付到用户整个过程中由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业务增值链。包含了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的定义:供应链是在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业务伙伴之间所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覆盖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原材料采购、到交付及返回给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供应链不仅仅面向制造企业,服务行业也存在供应链。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具体而言,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这些定义中,有狭义供应链概念,即,一个企业为市场交付商品或服务而协同合作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内部职能组织的协同。更多的是广义供应链概念,即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终端客户等组成供应链。
这些定义主要涉及供应链外在表现的描述,解释了供应链展示的模块和功能,都是对供应链现象的定义,而非对供应链运作机理的说明,更不是对供应链本质的阐述。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