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差异
会计信息差异即是会计信息与实际的差异。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管理的决策依据,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本来面貌,而使会计信息与实际产生一定的差异。会计信息差异越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就越小。
影响会计信息差异的理论原因
(一)模糊论的影响。
1.会计核算的模糊现象客观存在。同其他事物一样,会计核算也具有模糊性,会计核算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复杂的事物是难于精确化的。按照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的模糊论观点来解释,会计核算不能要求绝对精确,必须承认会计信息与事实具有差异性;再从会计学的理论来分析,也会得出会计核算具有模糊性的结论,因为会计用价值形式来反映物质运动,而这种反映是借助于货币形式的价格来完成的,而价格又是经常背离价值的,所以会计反映的数据是一定时点上的信息,这是物质运动与价值运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背离的结果,所以会计核算中的模糊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2.会计方法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会计法规往往对同一会计事项的确认与计量规定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而使会计处理产生了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的模糊性,增加了会计处理的主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差异产生。
(二)契约论的影响。在委托代理制下,契约是投资者与经营者间的纽带,是约束双方行为的工具,但契约约束存在如卜缺陷,导致会计信息差异的产生。
1.委托人与代理人追求的目标不一致,投资者作为委托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即契约目标。而经营者作为代理人追求的是自身价值最大。除了追求契约规定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的因素来实现自身效用。这样,所有者与经营者间存在激励不相容,一方追求价值最大会损害另一方价值最大,所以经营者有可能利用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虚假会计信息来实现自身目标。
2.委托人与代理人间存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利用其有利地位以劣质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3.签订契约不完备性,有可能使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与契约的缺II夸大业绩,获取自身利益。
(三)会计原则矛盾性的影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十三项一般原则。在这些原则中,有的原则与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差异的产生。
1.及时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及时进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但在目前的情况卜,为了确保按时报表,有的就必须提前结账,比如基层企业要求在月末三口内报表,有些业务量大的企业便在每月25口以后开始结账,这就不能如实反映全月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的时间要求越紧,这一矛盾就越突出。
2.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尽量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及负债,低估收益和资产,以防范风险的发生。但高估也好,低估也好,都与真实性相悖,都会造成会计信息差异的产生。
3.历史成木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历史成木计价是指各项财产物资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木计价,在物价变动的情况卜,采用历史成木计价不可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必然导致企业损益、税金和分配的不实,比如在通货膨胀卜采用历史成木计价核算固定资产,就会使固定资产折旧偏低,使企业产生虚盈实亏,超前分配。
影响会计信息差异的环境因素
(一)法律环境的影响。一是受法规制度科学性的制约。当会计法规缺乏科学性时,就会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带来困难,从而为不法分子钻法规的空子造成条件,导致会计信息差异的产生。二是受会计法规可操作性的制约。如果会计法规的条文缺乏明确性,模棱两可,可操作性不强,其执行起来就会大打折扣,会计信息差异就难以避免。三是受人们的法律意识制约,法律意识不强,执行不认真,就会产生会计信息差异。四是受处罚力度的制约。
(二)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一是经济管理体制中约束机制薄弱,会导致会计信息差异产生,如国有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存在问题,一些企业仍然是一个人说了算,缺乏相互制约和群众监督机制,而使会计作假屡屡发生;二是社会不正之风,一些党政人员存在的腐败现象,往往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指使企业弄虚作假,突出“政绩”,使会计信息差异大大增加;三是由于经济管理秩序混乱,国家职能管理部门和社会中介监督组织的监控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在实践中会计管理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监督无力,对会计作假不查不处,形成了虚报受奖,实报受罚,执法吃亏、违法受益的局面,会计作假现象有增无减;主管部门偏袒卜属企业,税务机关是关注税款,而忽视会计监督;审计机关主要是审计财政性收支和国有大中企业,不可能顾及全面。在这种情况卜,尤其使非国有单位的会计管理出现了空白,在非国有经济成分越来越大的情况卜,会计信息的整体差异会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的要求。
影响会计信息差异的操作因素
(一)会计地位的影响。会计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影响到会计信息差异的大小。会计地位的受控性越强,受控制人的支配越具体,越容易受到非会计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差异就越大;控制会计的权力主体越多,会计的公正性就越高,会计信息差异也就越小。会计委派制、代理记账制提供的信息差异要高于会计企业身份制,因为支配会计的权力主体多元化。总的来看,当前会计工作处于受单位负责人控制的地位,负责人为达到各种目的,控制会计核算向非会计规范转变,削弱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扩大了会计信息差异。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有些企业管理水平低卜,会计基础薄弱,不能为会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差异的重要原因。一是计量检验设备不齐全,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的进货不验收,消耗不计量,产品入库不检验,物资进出企业无手续;二是原始凭证及原始记录不齐全;三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四是执行法规不认真,这些都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非正式约束的影响。会计约束机制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约束实施三部分构成。正式约束是指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制度等法律约束,在前面己经述及。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等。对会计信息差异的影响来说,突出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诚信度差等方面,当然会计职业道德赓乏与社会大环境有直接关系,社会不正之风和党政人员腐败对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意识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使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能规范进行,导致会计信息差异增大。
治理会计信息差异的对策
(一)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卜,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发挥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Tit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
(二)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
首先,要尽早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其次,是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并购行为,活跃资木市场,通过资木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此外,应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应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可以考虑将会计按其职能和作用的不同分内部管理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前者仍属企业内部委托—代理网络的一环,受托于经营者,起参谋和决策支持作用,后者则直接受托于董事会,起反映和监督作用。同时,为抑制对外报告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串谋”欺骗所有者、出现“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还需在机构设置上强化内部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加强基础工作,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减少或消除“X非效率”现象,同时,建立一套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的机制,使其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最终使所有者、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三方达到经济利益上的“激励相容性”。
(三)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差异责任保证体系。
在会计信息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及业务当事人在会计产品差异管理中的任务、职责、要求和权力。1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企业经营者必须代表单位对会计产品的差异特征和特性负主要责任,应当保证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坚决避免单位负责人超越会计法制的约束,出了问题又追究会计人员的做法。2部门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应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差异负具体的、全面的领导责任。
(四)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一,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会计法》,尽快出台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从根木上扭转目前会计秩序混乱的局面;《刑法》应对涉及到会计问题的经济犯罪做出相应规定,以对利用会计进行经济犯罪的当事人进行足够的威慑;对《计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做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使对会计事项的计量适用于《计量法》,对会计信息用户的保护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使会计信息差异真正受到法律的强有力的保护和制约。
第二,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治理会计信息差异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会计改革之初,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变迁的阻力,使会计准则能尽早出台,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卜的新会计实务,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唯一的选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木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木,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差异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使各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而不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反而使自己遭受损失,从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