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审计
递延收益审计是指对递延收益进行的审计。对递延收益的审计目标为证实企业报表中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是否完整、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是否存在、计价与分摊是否正确、是否恰当列报。
是指企业收到的在以后期间分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企业收到或应收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入递延收益,在发生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未来期间,按应补偿的金额进行分摊。
递延收益审计要点
对递延收益的审计正常我们需要:
一,获取期末递延收益明细,一般采集企业账套数据后可以获得,如企业另有台账需要去台账。
二,根据获取的递延收益期末余额明细获取相关的政府补助文件了解文件是怎么规定的,并检查企业账面分摊是否合理。
三,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长期挂账而未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如存在需要了解长期挂账的原因并进行相应调整。
注:对递延收益的审计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递延收益审计指南
递延收益的定义
递延收益是指在某个会计期间中已收到的现金或其他资产,但是其收益将在将来的会计期间中实现的情况。递延收益通常发生在一些预收或预付款项的情况下。在会计上,递延收益被视为负债,并在未来会计期间中逐渐转化为收入。
递延收益的典型例子包括:
1、预收款项:当一家公司接收到客户的预付款项时,这笔款项被视为预收收入,这意味着公司将在未来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时,将逐渐将预收款项转化为收入。
2、预付款项:当一家公司提前支付供应商或其他合作伙伴的费用时,这笔款项被视为预付费用,将在未来逐渐转化为实际的费用。
3、未实现的收益:当一家公司持有某项投资或其他资产,但尚未将其出售或转化为现金时,未实现的收益被视为递延收益。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持有股票或其他证券的情况下。
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通常涉及到建立递延收益负债账户,并在未来的会计期间中逐渐将其转化为收入。这样可以确保公司在实际提供产品或服务之前不会过早地确认收入,从而保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递延收益审计的方法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已经收到现金或其他经济利益,但由于特定原因不能立即确认为收入,而暂时将其列为负债的会计项目。审计递延收益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首先,审计师需要了解企业的递延收益政策和程序,包括递延收益的确认条件、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审计师应该检查企业是否遵守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规定,并评估其递延收益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其次,审计师需要获取并审查与递延收益相关的文件和记录,例如合同、收据、发票等。审计师应该核实这些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确认递延收益的金额和期限是否正确计量和确认。
然后,审计师需要进行递延收益的测试和分析。这包括比较递延收益的实际金额与预计金额的差异,检查递延收益的变动情况和原因,并评估递延收益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风险或不确定性。
审计师还应该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特别是与递延收益相关的控制措施。这包括审查企业的递延收益政策和程序是否得到适当的授权和监督,以及是否有适当的记录和报告机制。
最后,审计师需要编制审计报告,将对递延收益的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和陈述。审计报告应该明确说明审计师的意见和结论,包括对递延收益的合规性和准确性的评价。
总体而言,审计递延收益需要审计师对企业的递延收益政策和程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获取并审查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进行递延收益的测试和分析,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并编制审计报告。这样可以确保递延收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为企业和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递延收益审计程序和过程
递延收益是指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政府补助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2017年5月10日财会[2017]15号《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第二章《确认和计量》中
第八条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第九条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第十条 对于同时包含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应当区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应当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第十一条 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一、递延收益审计需获取的资料
1、政府补助文件、收款凭证;
2、递延收益分摊表;
3、其他相关资料。
二、递延收益审计步骤
第一步,取得递延收益明细账、总账(或科目余额表)及相关资料,编制审定表和明细表;
第二步,对递延收益执行分析性程序;
第三步,了解政府补助事项,查阅取得相关政府补助的文件及其审批资料;
第四步,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
第五步,与其它相关科目核对,编制交叉索引;
第六步,与报表附注进行核对;
第七步,其它需执行的程序。
三、递延收益审计程序和审计过程介绍
1、编制审定表和明细表,三表核对一致
获取递延收益明细表,编制递延收益的审定表和明细表,确保递延收益在财务报表、审定表、明细表和披露表中的金额核对一致。
提示:
和其他实质性底稿一样,编制审定表和明细表的过程其实就是是核对数据的过程,也是执行递延收益其他审计程序的基础。
2、递延收益变动分析
分析期初期末递延收益余额变动是否合理,存在异常变动的需分析具体原因。
3、向管理当局了解政府补助事项,查阅取得相关政府补助的文件及其审批资料
向管理当局了解政府补助事项,结合与政府补助相关文件及审批资料,确认递延收益的确认期间是否正确;并核对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提示:
(1)因涉及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项目一般不多,审计时不需专门开底稿,而直接将询问、检查文件及记录的结果记录到递延收益明细表底稿即可。
(2)因涉及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及其转销涉及较强的政策性,因此该程序显得尤为重要,如为首次接受委托审计项目,须对以前年度收到的涉及递延收益政府补助逐项查阅其取得的文件、资料以确认其期间是否正确。并将重要的递延收益取得的相关文件、资料依据扫描作为永久档案。
4、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
(1)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确认递延收益增加与减少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结合与政府补助相关文件及审批资料,确定递延收益增加与减少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检查有无不属于递延收益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长期未转销的递延收益,如有,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应作出调整。
提示:
递延收益项目一般不多,发生频率小,政策性强,单笔交易金额较大,因此一般检查递延收益全部发生的会计记录实施检查。
5、检查递延收益列报
检查递延收益列报是否恰当。
递延收益审计底稿
递延收益主要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参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递延收益底稿主要包括:程序表、审定表、明细表、检查表。
1、程序表
该程序表按照审计准则要求详尽的列示了该科目一般需要执行哪些通用的程序。在对该科目进行审计前,可以详细的阅读一下该表,提前熟悉执行的程序内容;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哪些程序适用本项目,做好计划。
2、审定表
审定表是该科目最终审计的成果的体现,也就是填列该项目最终审定数以及调整事项。该表中项目名称按照具体的政府补助项目进行填列。审计调整事项则在“1.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事项”中进行填列,并详细说明调整的原因。
3、明细表
明细表中项目按照具体的政府补助名称进行填列;“性质或者内容”是指“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还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4、检查表
该表类似抽查凭证,对本期增加的以及减少的进行抽查,核实是否有异常。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