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当地资本合营企业,涉及生产要素诸如资本货品、管理技术的直接卷入,投资者对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管理拥有直接控制的权力。

目录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1、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真实资本的移动。

  国际直接投资往往是和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品(设备、厂房等)、技术和专利、管理人员等。因而直接投资是导致改变资源分配的真实资本的流动。

  2、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不完全竞争。

  为了抵制本地公司坐地得利的内在优势,来自外国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当地公司所没有的另外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跨国公司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跨国公司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垄断的优势、可以有多种资金融通渠道、较易逃避各种国际贸易和资金流动的限制。

  3、国际直接投资不一定总是有资本移动。

  在很多情况下,直接投资最初根本就没有资本净移动,母公司完全是在东道国借取创办企业的金融资本,只是加上它的商标牌号、经营准则,以及较少属于有形资产的其他一些资产而已。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

  1、市场导向型动机:巩固、扩大和开辟市场为目的

  具体分为:

  ①为突破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而到国外投资设厂;

  ②为给顾客提供更多服务,巩固和扩大国外市场占有份额而到当地投资生产或服务维修设施;

  ③为更好地接近目标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④国内市场饱和或受到强有力的竞争,转而对外投资。

  2、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

  ①出于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方面的考虑;

  ②出于利用国外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考虑;

  ③出于规避汇率风险的考虑;

  ④出于利用各国关税税率的高低来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

  ⑤出于利用闲置的设备、工业产权与专有技术等技术资源的考虑。

  3、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

  主要为了获取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知识等。

  4、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

  分散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5、优惠政策导向型

  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

国际直接投资的三种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①在国外创办新企业,包括建立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跨国公司;②购买外国企业股权达到控制的比例;③以利润进行再投资,即投资者把通过直接投资所获得利润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对原企业的追加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

  1、国际直接投资总量和主体持续增长。201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规模达1.76万亿美元,主体包括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

  2、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双向流动。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要优于发展中国家,投资者自然而然地将发达国家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市场。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中,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3、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正发展为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地。相关数据表明: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企业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外国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从传统的制造业逐步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如计算机、新能源、精密机械和生物工程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另外,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如金融、保险、不动产等也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的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提出的背景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完全竞争的假定。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以垄断优势论。海默认为,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竞争,而传统的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是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资本从“资本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稀缺”的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间利率的差异,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是追求较高的利率。海默等认为,这种理论已不能科学地揭示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直接投资的现实。

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市场不完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商品市场不完全,即商品的特异化、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以及价格联盟等;

  ②要素市场不完全,表现为获得资本的不同难易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差异等;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即企业由于大幅度增加产量而获得规模收益递增;

  ④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如关税、税收、利率与汇率等政策。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备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同样地获得生产要素,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特别利益,而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则有可能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生产并加以利用。

  垄断优势主要包括:

  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⑤信息与网络优势。

  对于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还包括:①知识优势;②产品差异优势;③规模优势;④管理优势;⑤资本优势。

  垄断优势论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对象的新研究领域,使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独立学科。这一理论既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而进行横向投资,也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垄断地位而将部分工序,尤其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生产的纵向投资,因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将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摆脱了新古典贸易和金融理论的思想束缚,为后来者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

  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使人们认识到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联性,即两者既存在互补性,又具有相互替代性。中国已经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一)遭遇反倾销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我国当前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出口商品屡屡遭到国外反倾销调查。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发起首次反倾销调查算起,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遭受反倾销诉讼511起,给中国出口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6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从目前看,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绝对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欧盟,占总数的2/5,但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增长明显,成为另一支需要重点防范的新生力量。

  (二)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规避反倾销壁垒

  面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不断增长的势头,我国的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加强联合,多管齐下,采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等措施进行积极的应对,同时还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试图通过加大对相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到相关国家内进行投资设厂等方式绕过反倾销壁垒,推进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研究了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个案及其分析。例如Goodman,Spar和Yoffie(199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倾销诉讼所达成的“有序市场安排”和“自动出口限制”协议促使日本和其他外国企业改变了向美国出口打字机、彩电、汽车、钢铁和半导体的方式,而直接到美国当地去生产。Barrell和Pain(1997)也发现,日本1981~1991年间对欧盟和美国的直接投资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渐增多的反倾销诉讼的影响。1991年,韩国的一份《韩国制造业的国外投资经营成果调查表》揭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贸易联系比较密切,如开拓市场和回避进口限制所占比重在整个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中达到35.7%。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正面临着20世纪日本和韩国在出口贸易上的相同遭遇,所以中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从而绕开贸易保护壁垒,改变国际贸易关系中被动的局面。事实上,在不断面临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的压力下,我国一些企业也已经转而采取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例如我国彩电厂商到土耳其设立生产基地,不但带动了一定的零部件出口,而且为避开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TCL公司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直接在德国境内设厂生产各种型号的彩电整机,利用原产地规则有效地绕过贸易壁垒,其效果更为显然。

  (三)中国进一步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对外贸易的分析思考

  我国根据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积极实践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绕开国外的贸易保护壁垒,推动本国对外贸易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调整。

  首先应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总数6960家,中外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金额93.4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42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22亿美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也从最初的只投资于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逐步拓宽到工农业生产、投资开发、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咨询服务、技术开发、贸易、金融、房地产等各种产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型的行业投资十分突出,按照投资额计算,截至1999年年底,在中国海外投资中,服务贸易型投资占62%,资源开发型投资占19%,生产加工和农业开发投资占18%。此外,对外投资的区域逐渐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延伸。在中国跨国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由于投资主体的限制,外贸公司的投资区域多选择在原进出口市场集中的地区,以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为主,而承包工程多集中在中东和非洲。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我国海外投资从以港澳、东南亚地区为主逐渐扩大到其他国家。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遍布154个国家和地区,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200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排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加拿大、澳大利亚、秘鲁、泰国、墨西哥、赞比亚、俄罗斯和柬埔寨。中国在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都超过了1亿美元,约占中方投资总额的67%,其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额都超过了3亿美元,占中方总投资额的29.4%。所有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应当承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效用不够明显。根据国内有关院校和学者的调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目前还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既有可能是母公司出于长期战略和开拓外国市场的目标需要,也有可能是为了克服已经存在的贸易壁垒,还有可能是为了安置和转移国内过剩的资源,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在所有的动因之中,通过增加或扩大直接投资,以绕过贸易壁垒,克服进口国贸易限制的动因所占比重是很低的,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面临贸易壁垒时,较少使用直接投资的方法去绕开。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不大。如2001年,中国向对反倾销问题叫嚷最厉害的地区之一的欧盟出口了492亿美元,而对欧盟的投资仅为1161万美元,是中欧贸易额的2%。统计中还发现,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德、法、英、意等大国,即使在这些中国企业投资偏好的国家中,中资企业的总投资额也不足5000万美元。另一方面,据统计资料显示,1998~2000年三年内,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分别达到281亿、302亿和455亿美元,但三年内中国对欧盟投资总量增幅不大,分别为5097万、5149万和5884万美元,就是明显的例证。

  怎样进一步发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对外贸易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除了需要积极地鼓励与提倡服务业和自然资源开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之外,应当重点抓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较为复杂。首先,由于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中,有近一半投资于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生产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对带动我国相关行业的贸易出口作用很小,但如果能进口该初级产品,经过深加工再出口,则能间接起到贸易创造效应。其次,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如机械行业,由于其技术是与原材料、零部配件等高度结合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我国相关技术、原材料和零部配件的出口,因此具有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此外,遭受贸易壁垒的行业如纺织品业,由于直接出口的困难较大,出口成本提高,为了规避这一壁垒,寻求在海外的市场,争取参加国际分工,企业往往转而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对贸易的替代,补充市场的贸易损失。如果在投资中可以使用国内原材料,则可以促进国内原材料的出口,对贸易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虽然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能产生替代效应,也可能会有创造效应,但经验性研究表明,作为投资母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替代效应,对外直接投资会改变母国向东道国出口的商品构成,以中间产品出口代替终极产品出口,这也就更说明了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联性将会不断发展,我国应该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积极改变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缺乏竞争优势,与对外贸易的规模不相适应的状况,鼓励企业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确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同时,政府要加速完善境外投资立法,利用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立起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健康良性的发展关系。

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

  国际间接投资又称外国证券投资,指投资者持有国外公司的证券和其他金融资产,其特点是以获取金融资产的附带利润为目的,但一般不享有对该公司的控制权或经营权。

  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相区别的特征在于投资者直接与企业的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相联系。

附件列表


1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外国直接投资    下一篇 可供分配利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