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会计  >  制造费用归集

制造费用归集

会计术语

  制造费用归集,是在制造费用发生时,根据有关的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各种费用分配表计入“制造费用”科目的借方,同时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其他应付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月末,“制造费用”总账科目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为本月归集的制造费用数额,应按一定的方法将其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目录

制造费用的归集:精细分类,有序整合

  (一)科目设置:因“间”制宜,精准定位

  在制造费用的归集过程中,科目设置是首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为后续费用的分类汇总搭建清晰的框架。企业通常会设置“制造费用—某车间”来对费用进行归集。对于基本车间而言,一般均设置“制造费用”科目,这是因为基本车间的生产活动相对复杂多样,涉及众多间接费用的产生与分配。

  而对于辅助车间,则需要根据其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灵活处理。若辅助车间提供单一产品或劳务,一般不单设“制造费用”科目,而是将相关费用直接计入该辅助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中,这样可以简化核算流程,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分摊。然而,当辅助车间提供多种产品或劳务时,情况则有所不同,一般需要单设“制造费用”科目,以便更精确地归集和分配各项间接费用,确保每种产品或劳务所承担的成本能够合理反映其实际消耗。

  (二)材料费用:明辨用途,合理归集

  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各种各样的材料,其中一般耗费的辅助材料是制造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辅助材料虽然不像主要原材料那样直接构成产品的实体,但却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例如,生产车间使用的砂纸、胶带、清洁用的化学试剂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处理材料费用时,要准确区分材料的用途。如果辅助材料直接用在了产品上并可明确区分,那么就应计入到产品成本中,遵循直接追溯原则,使产品成本能够真实反映其直接材料消耗。而如果辅助材料不能明确区分其具体用于哪个产品,这种情况下则先归集到制造费用账户,以待后续通过合理的分配方法分摊到各个产品成本中。

  例如,在某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用于打磨产品表面的砂纸,如果能够明确记录每批产品所消耗的砂纸数量,那么该砂纸费用就可直接计入相应产品成本;但如果是车间用于整体清洁环境的清洁试剂,由于无法确定其具体为哪一个产品服务,就需先计入制造费用。

  (三)人工费用:间接人力,纳入制造

  人工费用在制造费用中也占有相当比例,这里主要涉及与生产有关的一些间接工人的工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犹如生产线上的指挥官,他们负责组织、协调车间的生产活动,其工资应计入制造费用;车间库管人员精心守护着生产所需的各类物资,保障物资的有序流转,他们的薪酬同样属于制造费用范畴;还有车间维修工人和电工等技术人员,他们随时待命,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气系统的稳定,他们的劳动报酬也需归集到制造费用中。这些间接工人的努力虽未直接体现在产品的物理形态上,但却为生产的持续稳定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车间主任负责统筹安排生产任务、调度人员和设备,其工资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归集到制造费用;仓库管理员负责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收发存管理,其工资也按此方式处理;维修工人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电工保障车间电力供应安全稳定,他们的工资也都计入制造费用,以便在后续成本核算中合理分摊到产品成本里。

  (四)外购动力:用途区分,分类归集

  外购动力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能源支持,涵盖企业从外部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热力等所支付的费用,需要注意的是本企业自产的动力并不包括在此范畴内。对于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动力,要依据其用途进行细致划分。

  其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生产工艺动力用电,因其与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相连,属于直接燃料及动力,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直接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这样能够直接反映产品在生产工艺环节所消耗的动力成本。

  例如,在一家电子制造企业的芯片生产车间,用于芯片光刻、蚀刻等生产工艺过程的电力消耗,就直接计入产品的“直接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而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则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因为照明用电并非直接作用于产品生产工艺本身,而是为整个车间的生产环境提供必要条件。月末,再将这部分制造费用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相应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实现照明用电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合理分摊。

  (五)折旧费用:按部就班,依“用”归集

  折旧费用在制造费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会逐渐损耗,其价值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折旧费用并不单独设成本项目,而是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归集。

  对于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其折旧费用视情况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如果是基本生产车间的设备折旧,通常归集到制造费用;而如果是辅助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当辅助车间提供单一产品或劳务时可能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若提供多种产品或劳务则先归集到辅助车间的制造费用,再进行分配。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则计入管理费用。

  例如,一家纺织企业的纺纱车间,其纺纱设备的折旧费用通过累计折旧归集到制造费用;而企业行政办公楼的固定资产折旧则计入管理费用,清晰区分不同部门固定资产折旧的归集方向,有助于准确核算产品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

  (六)低值易耗品:领用报废,妥善处理

  低值易耗品在企业生产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们是相对于固定资产而言的,是指企业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价值低、容易损耗的各种工具物品,如扳手、螺丝刀、量具等。

  在低值易耗品的核算过程中,领用时需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将其价值计入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具体取决于其使用部门和用途。例如,生产车间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应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表示其价值从库存状态转移到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状态。

  当低值易耗品报废时,若有残余价值,应进行回收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原材料”,贷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冲减之前计入的费用,以准确反映低值易耗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成本的影响。例如,某五金加工企业车间报废一批旧扳手,回收的废旧金属材料价值应冲减制造费用,体现了成本核算的严谨性和完整性。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账务处理:

  1、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2、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6、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7、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注意:新准则规定车间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不再资本化计入制造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包括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不再通过预提费用或者长期待摊费用,一律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会计分录:

  1、制造费用的归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累计折旧

      银行存款

  2、制造费用的分配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劳务成本

    贷:制造费用

  3、产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完工产成品成本    下一篇 制造费用分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