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费用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设备折旧、水电费、维修费等,由于这些费用并不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产品,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一)单一产品:直入成本,清晰明了
当车间专注于生产一种产品时,制造费用的分配路径可谓简洁直接。所有归集起来的制造费用就如同找到了唯一的归宿,径直转入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对应的会计分录简洁有力:
借:生产成本一基本生产成本一A产品
贷:制造费用一基本车间
这一步骤如同将所有零散的间接成本碎片,完整地拼凑到产品成本的拼图中,使产品成本涵盖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应承担的制造费用,形成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成本构成,为后续诸如定价决策、利润分析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石。
(二)多种产品:多元策略,合理分配
然而,在现代制造业的多元化生产场景中,多种产品同时生产的情况屡见不鲜。此时,制造费用的分配就需要借助一系列合理且巧妙的方法,恰似一场精心编排的资源分配盛宴,将制造费用这块“大蛋糕”公平合理地分给各个“参与者”——基本生产成本—A/B产品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分配方法各有千秋
1、工时比例方法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工资比例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计划分配率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制造费用分配相关案例分析
1.生产工时比例法
假设生产一部智能手机需要3小时工时,生产一台平板电脑需要5小时工时。在某个月度里,该车间的制造费用总计80,000元,生产智能手机的总工时累计为10,000小时,生产平板电脑的总工时为6,000小时。
首先计算费用分配率,即80,000÷(10,000+6,000)=5元/工时。
那么,智能手机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10,000×5=50,000元,
平板电脑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则为6,000×5=30,000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过程,制造费用依据产品的实际工时消耗被精准地分配到了不同产品之上。
例如在一家纺织企业中,生产棉布和丝绸两种产品,当月制造费用为60,000元。生产棉布的工人工资总额为40,000元,生产丝绸的工人工资总额为20,000元。
由此可计算出费用分配率为60,000÷(40,000+20,000)=1。
那么,棉布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40,000×1=40,000元,
丝绸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20,000×1=20,000元。
这种方法就像是沿着生产工人工资的“脉络”,迅速而便捷地将制造费用划分到不同产品的成本“版图”之中。
3.机器工时比例法
以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精密加工车间为例,生产一种齿轮零件需要在特定机床设备上运行2小时机器工时,生产一种轴类零件需要运行3小时机器工时。若当月制造费用为90,000元,生产齿轮零件的机器总工时为8,000小时,生产轴类零件的机器总工时为6,000小时。
先计算费用分配率:90,000÷(8,000+6,000)=6.43元/机器工时(保留两位小数)。
则齿轮零件应分配的制造费用约为8,000×6.43=51,440元,
轴类零件应分配的制造费用约为6,000×6.43=38,560元。
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就拿牛马车间来说,其全年制造费用计划数为55,000元,全年计划产量中,甲产品2,600件,乙产品2,250件,单位产品定额工时甲产品5小时,乙产品4小时。当时间来到6月份,实际产量中甲产品240件,乙产品150件,全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4900元。
首先计算年度计划分配率:55,000÷(2,600×5+2,250×4)=2.5。
那么6月份甲产品负担数为240×5×2.5=3,000元,
6月份乙产品负担数为150×4×2.5=1,500元。
对应的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00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1,500;
贷:制造费用一牛马基本车间4,500。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由于每月是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划分配率来分配制造费用,这就可能导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分配出去的制造费用之间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制造费用”月末可能会有余额。不过不用担心,到了年末,会对这一差异进行调整。
如果是超支差异,就编制分录:
借:生产成本一基本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一某基本车间。
若是节约差异,则可以采用红字或编制相反分录来进行处理,以此确保全年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让成本核算数据在年终时能够精准“收官”。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