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息负债
无息负债一般是指来自经销商先付款后提货形成的预收账款,以及向供货商延期支付形成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就是说无息负债就是通过占用上下游的钱来做生意。按照资产负债表模板来说,无息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合同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预计负债+递延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
无息负债的解读
由于无息负债没有固定的成本,没有杠杆作用,不应计入到财务杠杆中。因此,有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才是更加准确的财务杠杆。即财务杠杆=(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债券)/所有者权益,该指标大于1时,风险偏大。并非所有的负债都是风险,企业的预收账款以及占用的应付账款多多益善,但有息负债越少越好,因为有息借款还不起,企业将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如果存货的增长率明显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则可判断存货过多。存货过多,财务风险将增加。一方面由于对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导致现金流量不足,企业不得不增加有息负债的规模,从而负担的财务费用迅速上升;另一方面,其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将使资产减值损失迅速上升,从而给企业业绩造成巨大的压力。
这里可以举一个案例:比亚迪财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938.22亿元,同比增加5.44%,远高于比亚迪存货增长率,而同期库存商品的存货跌价计提持续增加。这样,导致2019年三季度末,比亚迪各项有息负债合计高约795亿元,其中短期有息负债560多亿元,公司财务费用不断攀升,偿债压力和资金链面临考验。
无息负债特点与作用
零财务成本:企业无需为无息负债支付额外利息,因而不会直接侵蚀企业的利润。
供应链优势显现:核心企业依托行业话语权,通过延长付款周期或提前预收货款实现对上下游企业资金的占用。
优化资本结构:无息负债较高的企业通常表明其在供应链中具备较强的话语权,可减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
例如,医院类客户通过其在医疗服务行业的稀缺地位,通常能占用大量供应商资金;同样,资源型企业亦因独特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具备占用上下游资金的能力。
无息负债潜在隐忧
核心企业无息负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账期的持续延长,在给处于产业链优势地位的央企、国企带来资金配置优化与使用效率提升等利好的同时,却给众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产业链资金流转体系里,核心企业凭借其强大的主导地位,过度占用中小企业资金,使得中小企业资金回笼缓慢,周转艰难。大量中小企业因此深陷经营泥沼,面临破产危机,这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回暖与稳健发展形成了极为突出的阻碍。
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的区别
负债可以分为两类,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无息负债一般是指来自经销商先付款后提货形成的预收账款,以及向供货商延期支付形成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说通俗点,无息负债就是通过欠产业链上下游的钱,做自己的生意。有息负债,包括银行长期借款、发行债券等,它的特点就是负债越多需支付的资金费用越高。
从负债分为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来看,资产负债率就可以分解为:负债/总资产=有息负债/总资产(资产有息负债率)+无息负债/总资产(资产无息负债率)。资产有息负债率可以说是更有价值的负债率,避免了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软性债务对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干扰。有息负债率应该和同时期、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比较。要警惕有息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如果有息负债超过了总资产的六成,企业算比较激进了。如果遇到宏观或行业的突变,企业陷入困境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如果一家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其资产负债率高并不可怕,甚至是好事,因为多半是“无息负债/总资产”的数额较大,这说明该企业能够占用上下游的资金。
有息负债现金覆盖率=货币资金/有息负债,这个比率主要用来分析公司是否存在债务危机。一个财务稳健的公司,其货币资金应该能够覆盖有息负债。有息负债现金覆盖率指标中的分子“货币资金”可以放宽至“货币资金”加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两者合计如果能够覆盖有息负债,说明该公司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至少可以保证生存。这个比值,是个刚性标准,可以和历史比较,看看企业发生的变化,但无须和同行比较。
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对利润的影响:
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对利润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前者通过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后者不直接减少利润。因此,公司在降低负债率方面,应当重点减少有息负债,而不是无息负债,这对于利润增长或扭亏为盈具有重大意义。
有息负债的成本,一般情况至少是6%。而无息负债的成本是0。因此,当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回落低于6%的时候,有息负债就是累赘。而无息负债的公司,在总资产收益率在0%—6%时,照样毫无负担。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企业总资产收益率是达不到6%。
由于无息负债没有利息吞噬利润的后顾之忧,因此,在无息负债上可以运用更高的财务杠杆。根据杜邦公式,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此类公司可以拥有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从而享受更高的估值。
同理,有息负债存在利息吞噬利润的后顾之忧,因此,要警惕有大量有息负债的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