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分配政策
股利分配政策有五种,股票股利在会计上属公司收益分配,是一种股利分配的形式。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通常也将其称为“红股”。在企业实现税后利润一定的情况下,选择股利分配政策就是要寻求股利与企业留存收益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
股利分配政策的内容
1、剩余股利分配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额,先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来分配,即净利润首先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如果还有剩余,就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则不派发股利。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指公司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正常股利额,每年除了按正常股利额向股东发放股利外,还在公司盈余较多、资金较为充裕的年份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但是,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股利支付额。
3、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或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某一固定比率逐年稳定增长。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净利润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派给股东。
5、不同股利政策的选择
公司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确定相应的股利政策。
制定股利政策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制定股利政策必须与公司的财务目标相一致,即最大限度地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满足财务目标的要求,这是制定股利政策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出发点,无论采取何种政策、方案,决策都要预见它对股东的影响。在公司资本结构合理,经营规模适当,尚未有更好投资机会时,则可派发现金股利。如果未来现金流入稳定,可采取较高的股利政策;如果未来现金流入不稳定,则宁可采取较低的股利政策。
(二)保持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般来说,股利政策的重大调整会在两个方面给股东带来影响:一方面,股利政策的波动或不稳定,会给投资者带来公司经营不稳定的印象,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股利收入是一部分股东的生产和消费资金来源,股利的突然减少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他们一般不愿意持有这种股票,最终导致价格下跌。所以,公司应该尽量避免削减股利,只有在确信未来能够维持新的股利水平时才宜提高股利。
(三)有利于股价的合理定位。公司股票在市场上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公司的正常经营和稳定发展。股价过高会影响股票的流动性,并留下股价急剧下跌的隐患;股价过低,必将影响公司声誉,不利于今后增资扩股或负债融资,还有可能引发被收购和兼并的活动;股价时高时低,波动频繁剧烈,将动摇投资者信心。而股利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维持股票价格的合理定位就必然成为制定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既要考虑股东的眼前利益,又要保障公司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实际上是企业利润中股利和留存收益的分割比例问题。股利政策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通过股利分配,平衡企业和股东面临的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分配与增长的矛盾,有效地增强公司的发展后劲,促进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股利分配方案的内容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