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率是指本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率计算公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率=[(本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当地城镇居民人口。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将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障支出之后,按照居民家庭人口平均的收入水平。其中,家庭总收入是指该家庭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人员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所有收入之和。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志着居民的购买力,是衡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统计指标。
一是用于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看一个居民、一个家庭有多大的购买力就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一般来说,该指标增长快,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考虑到价格因素,如果该指标的增长幅度高于价格的上涨程度,那么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是提高的;反之,则说明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二是为制定收入分配等政策和开展有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作为制定劳动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政策、最低工资标准、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参考依据,可以为贫困问题研究、收入分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可以为判断住房、教育、医疗等主要消费服务价格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用于编制国民经济核算中住户部门总资金流量表。
单个家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单个家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其中,家庭总收入是指该家庭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人员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所有收入之和,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他劳动收入。
2.经营净收入指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生产经营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但不扣除个人所得税)后所得的收入。
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城镇居民家庭与农村居民家庭之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城乡居民家庭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非税收入占比变动率 下一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