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是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亚瑟•拉弗提出,用以揭示税率、经济增长以及政府税收收入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曲线。
一般情况下,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含义
拉弗提出,税率与财政收入之间并非正相关关系,其观点呈现在拉弗曲线中。
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可以用上图来说明,横轴t表示税率,纵轴T表示总税收。当税率为0时,从拉弗曲线可以看出,人们能够得到他们在觉币经济中产生的全部成果,这时政府对经济生活不发生任何干预,政府对生产也就没有阻碍作用,生产能够达到最大化。当税率上升到100%时,意味着人们的全部收入都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工作,政府税收也将降为0。图中的阴影部分,我们称为拉弗禁区。
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收入增加。
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意义
拉弗曲线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①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停滞或下降。
②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税收收入相等的情况下,存在较低税率的一点。由于低税负刺激了工作意愿、储蓄意愿和投资意愿,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增长,税基扩大,税收收入自然增加。
③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局限性
拉弗曲线理论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拉弗曲线的成立必须以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作为假设前提。郝硕博(2000年)认为,拉弗曲线的成立必须满足五个条件,即私有制生产关系和市场体系、封闭经济背景、国民收入的预算分配效应低于企业和私人的分配效应、储蓄转化为投资、不存在税负转嫁。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完全竞争市场体系”和“封闭经济环境”两条。然而,在现实经济中这两个前提都不存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国际间较易自由流动的是资本要素,而不是劳动力。投资者会选择税率低的国家和地区,低税率给资本输入国家和地区带来就业和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资本的低税率“比较优势”,使开放经济的税率与税收的函数关系表现为一条单调递减的曲线(见图1-5)。而劳动力受国家政策、文化环境、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间流动很困难。在这点上,拉弗曲线最多只能为降低企业所得税提供理论依据,而无法为降低个人所得税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拉弗曲线描述的是长期经济条件下税率对税收和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各项政策到实施到产生作用,有一定的“时滞性”。因而,短期税率与税收的函数关系表现为一条单调递增的曲线(见图1-6)。
第三,拉弗曲线强调效率而轻视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诱导资源优化配置。市场价格是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税收是第二次分配。价格强调效率,税收应强调公平。尽管税收也是公用物品的“价格”,存在一个效率问题,但主要还是要处理公平问题。2007年,Laffer确实说拉弗曲线不应该是提高或降低税收的唯一依据。但批评人士认为,拉弗曲线如果得到遵循,将对低收入中等收入工人征税,同时给高收入者提供减税优惠。而支持者认为,通过增加支出和降低高收入税率的投资,减税将通过经济的更大增长来收回成本。这通常被称为供应方经济学信念中的“涓流理论”(trickle down theory)。实质上,所有收入水平都将受益于较高收入的较低税率,因为那些高收入人群正在消费和投资更多。
第四,现实中的拉弗曲线的形状并不是标准的抛物线状,最佳税率不是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图1-7中,y=f(x)为虚线的抛物线,交x轴于a、b两点。中点c的导数等于0,即f'(c)=0。根据罗尔定理,如果一个实值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是连续的,在开区间(a,b)和f(a)=f(b)上是可微的,那么,在开放区间(a,b)中存在ac使得f(c)是最大值,并且x=c处的梯度是零,意味着f'(c)=0。因而,f(c)为最佳税率。但这个最佳税率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比例。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