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核算原则和方法,把部门、行业等收集整理的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基本指标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而详细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目录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存在着复杂经济联系,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为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勾画出一幅简明的图像,提高人们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状况的能力。

  二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科学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提供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全面详细的数据,既能为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及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也是检验以往宏观经济政策科学性的有效手段。

  三是形成经济统计的统一框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统一的要求,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同时,可以实现彼此间在概念上的相互街接,从而使经济统计形成统一的整体。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基本框架开展经济统计工作,可以确保不同来源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如果孤立地看每种类型的经济统计数据,很难发现它们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而把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数据放在国民经济核算这个统一框架下时,就较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实现不同类型经济统计数据之间的相互街接。

  四是开展国际比较的重要依据。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都不可能是封闭的、孤立的。各国为了检验本国经济发展状况,需要与其他经济体进行国际比较。SNA提供了一套国际标准,各国在统一的原则和框架下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能够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收入分配、财富积累等各方面进行国际比较。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和可以享受的优惠待遇,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

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包括同一机构部门内部的交易。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2)估价原则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资产和负债的记录价格,遵循以下规定:凡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都按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如同一天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制设备、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上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一般来说,货物和服务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大多数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中间消耗、固定资产形成和最终消费)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固定资产存量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现价估价,而不是按原购置价格估价。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和MPS是世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即国民账户体系,现正向世界各国推行。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曾经在经互会国家使用过。我国也曾按MPS模式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从1992年起,开始试行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的形成与发展

  SNA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SNA的发展历史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进,一条是统计业务的国际化。

  (1)国民收入统计的演进

  十七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估算了英国1660年的国民收入;十八世纪法国经济学家魁奈于1758年发表了著名的《经济表》,用统计图表方法说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十九世纪澳大利亚统计学家柯弗兰于1887年提出计算国民收入的“三面等值”法;二十世纪以来,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间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国民收入统计受到更多国家政府的重视,国民收入统计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演变为国民经济核算。

  (2)统计业务的国际化

  195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公布了称为《国民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的报告,提供了六个标准账户;196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并公布了修订过的SNA,该体系包括三类20个账户。1993年公布了由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等五个国际组织共同修订的SNA。

MPS的形成与终结

  MPS是曾经和SNA并存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71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并公布了由经互会统计委员会提出的《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基本原理》的报告;1984年,经互会统计合作常设委员会制定并发表了《编制国民经济统计平衡表的基本方法原则》。由于经互会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MPS本身的缺陷,199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决定今后只使用SNA。至此,MPS宣告终结。

MPS与SNA的区别

  一是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MPS认为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才创造价值,才计算产值。五大部门以外的文化、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非生产部门,都不创造价值,不生产产值。SNA则认为全社会各部门都创造价值,都应计算产值。因而SNA计算的产值范围比MPS大得多。二是在核算内容上,MPS侧重反映实物流转,对资金流转反映不够;侧重生产环节,对分配和使用环节反映不够;侧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往来反映不够。SNA不仅反映实物运动,也反映资金运动;不仅反映生产环节,也反映分配和使用环节;不仅反映国内经济活动,也反映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三是在核算方法上,SNA以账户平衡表为主要核算形式,采用复式记账法,MPS以单式平衡表为主要核算形式,注重表内平衡,忽视表间平衡衔接。因而MPS难以像SNA那样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以及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经济活动的联系。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MPS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我国在继续实行MPS体系的同时,逐步引进产生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984年至1992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总结我国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该方案采纳了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保留了MPS体系的部分内容。1992年1月国务院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论证,通过了这个方案,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分析和管理部门逐步放弃了MPS体系的有关指标,转而采用SNA体系的有关指标研究经济情况、制定经济计划和政策。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相应国家纷纷放弃MPS体系,采用了SNA体系。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五个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1993年SNA正式出版之后,许多国家根据这套新的国际标准对各自原有的核算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修订。针对国内外客观情况的变化,我国也对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99年,国家统计局决定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就是这次修订的最终结果。它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的规范性文本。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对《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取消了其中的MPS核算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订了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补充了核算内容,修改和细化了有关表式的指标设置,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相衔接。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

  基本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

  (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并设置与此相关的最终使用指标,科学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以及消费和投资状况,为研究和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方针和政策提供依据。

  (2)投入产出表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揭示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为研究产业结构,研究生产和使用的平衡状况,尤其是为制定和检查国民经济计划、研究价格政策、进行各种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3)资金流量表是关于社会资金的核算,分为收入与分配和金融交易两部分,侧重反映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流向和流量以及各部门投资资金的筹集情况,为制定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4)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国家对外经济往来,包括进出口贸易、收入转移和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国际收支核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对于研究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资产负债表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金融资产的存量规模及其在各部门的分布状况进行全面核算,为搞清国民财产“家底”,调整产业结构、研究和制定投资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其中,前四个表是流量核算,侧重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使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状况,以及各种资金在各部门(包括国外)之间的流向和流量;第五个表则反映某一时点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负债)存量状况。

  基本表部分采用平衡表和矩阵表,通过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的有机结合,完整地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

附属表

  附属表用于描述我国自然资源和资源资产、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及变动情况。其中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反映主要自然资源的实物存量及其变动情况,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反映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状况及其变动情况。

国民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账户,由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三部分组成。

  (1)经济总体账户。经济总体账户将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描述生产、收入和支出、投资、消费和对外往来等基本经济总量及相互联系。它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资本账户、资产负债账户。

  (2)国内机构部门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将国民经济分为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住户四个部门分别进行核算。机构部门各个账户是按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排序和连接的,既反映每个部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反映各部门间的经济往来。它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资本账户、资产负债账户。

  (3)国外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反映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交易活动以及相应的存量状况,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

  从分析的角度讲,这两个部分是相互补充的。基本表部分反映各方面的情况比较详细,账户部分更为系统地反映各种总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更有利于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指数    下一篇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参考资料

[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是什么_湖南统计信息网   http://tjj.hunan.gov.cn/hntj/bsfw/tjkp/tjjz/201611/t20161115_3825004.html
[2].  国民经济核算_河北省统计局   http://tjj.hebei.gov.cn/hetj/app/zbjs/101472525397316.html
[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作用_广东统计信息网   http://stats.gd.gov.cn/cgmjjhs/content/post_4079397.html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