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验资审计

验资审计

  审计验资,通称“验资”亦称“出资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受托,指派专业的验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注册资金进行审计(开业前或开业后)。

  注册资金是指企业实收到的资本金包括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实物等。对以货币资金投入的,应以被审验单位开户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及银行对帐单等确认投入资本。对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材料等实物资产投入的,应清查、验证其财产权归属的真实性。各种财产的作价应通过资产评估单位确认。

目录

实施验资审计的情况

  一般需要实施验资审计的情况如下:

  1、公司注册时,在工商局受理时需要提供所有股东的货币出资证明,就是验资报告,而股东以其财产出资时(包括工业机械、不动产,汽车等)需对其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2、公司成立后,在工商年检时发现股东抽出注册资本,要求重新验资,出具验资报告。

  3、公司变更注册资本金时,增加的部分重新验资,出具验资报告。

  4、自主的知识产权作为对外投资时要对其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验资审计流程

  通常情况下,创业人员或企业开展验资审计,大致按照如下程序来进行:

  1、确定审计对象。验资审计的对象一般是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以及银行对账单等材料,以及相关会计凭证和账簿。

  2、确定审计范围。审计范围包括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现金等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

  3、进行实地调查。注册会计师需要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管理情况等。

  4、进行财务分析。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5、编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验资审计报告,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验资审计报告内容

  有关验资审计报告内容,其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1、审计范围

  即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哪些资产、负债、权益进行了审计。一般来说,审计范围应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表,以及与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并重组等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

  2、审计方法

  即开展验资审计所采用的各类审计方法,包括盘点、询问、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等,从而以在正确运用审计方法的基础上,得出审计结论,为出具验资报告提供依据。

  3、审计结论

  验资审计报告应明确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计结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验证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确认资金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对资金流向进行审计,确认资金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使用,是否存在挪用、侵占等行为。

  (3)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审计,确认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是否存在浪费、滥用等情况。

  (4)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审计,确认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存在漏洞、缺陷等问题。

  (5)对资金账户进行审计,确认账户余额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是否存在账目不清、账户异常等情况。

  (6)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确认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存在风险隐患。

  (7)根据审计结果,给出审计结论,包括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内部牵制制度    下一篇 后续稽核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