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居民储蓄率

居民储蓄率

储蓄额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

  居民储蓄率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居民的储蓄额占其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居民在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重。

目录

居民储蓄率的计算公式

  居民储蓄率可以通过统计年鉴中的中国资金流量表中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居民储蓄率=住户部门总储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其中住户部门总储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最终消费。

总储蓄和储蓄率

  国民总储蓄(也称总储蓄),是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减去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后的差额,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不举借外债的情况下,可用于投资的最大资金量。

  储蓄率一般指国民总储蓄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储蓄率=国民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0%

  可支配总收入指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后所获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

可支配收入概述

  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可支配收入按照来源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工资性收入包括各种扣款,如工作单位代扣的应由个人承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单位在工资中代扣的房租、水费、电费、托儿费、医疗费、借款等,同时把所扣除的各项费用分别计入相应的消费支出或转移性支出中。

  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计算公式具体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容易忽略的是家庭自产自用的部分,比如自己种植的作物以及自己养殖的畜禽等,用于自己消费或投入生产的部分,即使没有出售,也会计算为对应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

  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分红收入、土地流转租金所得、房屋及其他资产出租租金所得等,还包括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

  财产性支出主要包括各类贷款的利息支出等。

  转移净收入的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和生活补贴、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以及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不包括住户之间的实物馈赠。

  转移性支出指住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参考资料

[1].  【学知识强能力】储蓄率及其与投资率的关系|许昌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9F4KebD4TTF1rPnSKNi1uQ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