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等待期
股权激励等待期是指激励对象获得公司授予的激励份额后,需要等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还有可能需要满足协议约定的一系列事件条件,在条件都满足后才可以实际获得对激励份额的处分权。
股权激励等待期的应用条件
对于规定服务期间的股份支付,等待期是从授予日至可行权日的期间。这意味着职工需要在授予股份后的特定时间内提供服务,才能行使其所获得的股份。对于规定业绩的股份支付,等待期应在授予日根据最可能的业绩结果来预计等待期的长度。这表示在授予股份时,企业需要基于预期的业绩表现来估计职工达到可行权条件所需的时间。
股权激励等待期的类型
在等待期的具体设计上,和股权激励的行权方式是有关系的。根据行权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的等待期:
1、一次性等待期
如果股权激励计划是“一次授予,一次行权”,那么等待期就是一次性,即激励对象在一次性等待期满后可以就其获授的激励份额一次性全部行权。这种等待期的激励效果比较显著,用于特别希望在既定时间内改善业绩的公司。
2、分次等待期
如果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分批行权、分次获得激励标的的完全处分权,那么就是分次等待期限。由于分次等待期限设置能长期绑定激励对象且能有效避免激励对象的短期获利行为,因此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应用较多。
3、业绩等待期
激励对象只有在有效期内完成了特定的业绩目标,才可以行权。与一次性等待期不一样的是时间不是固定好的,而是视业绩完成情况而定,这种等待期一般是在公司的业绩和发展前景遇到困难时使用。
4、阶梯形等待期
如果公司的股权激励采用的是“一次授予,分次采用加速或减速”的行权方式,也就是在3、4、5年分别按照20万股、30万股、50万股或50万股、30万股、20万股的方式行权。这种等待期便是阶梯形等待期,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
股权激励等待期相关案例分析
1.案例及相关问题
A公司从事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销售,在申报上市前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对部分核心员工实施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协议约定,激励对象出资认购员工持股平台的份额,在完成出资之日起即所持员工持股平台份额对应的A公司股权的全部权益。
协议未约定服务期,但约定了锁定期条款,即员工自认购员工持股平台份额后,6年内不得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有的持股平台股权。当员工在6年锁定期内离职,须转让持股平台份额,转让价格参考上一年末公司每股净资产价格。
当员工在公司已完成上市但尚未满足约定或法定锁定期时离职,可以保留持股平台份额,但需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计算公式为:违约金=(公司二级市场每股价格-上一年末公司每股净资产价格)×激励对象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取得公司股份原始成本。6年锁定期后,无论A公司上市与否,员工转让持股份额的价格不受约束,且无需支付违约金。
问题:A公司如何确定股份支付等待期?
2.参考意见
从锁定期条款来看,员工是否能够按照公允价格转让其持有持股平台份额,与公司上市成功与否不存在必然关系,而与是否届满6年锁定期相关。
如果员工在6年锁定期内且公司上市前离职,须转让所持份额,参照每股净资产确定转让价格,员工获得的收益为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对应的净资产金额与取得成本的差额,这表明激励对象并未实际承担股价下跌风险和享受股价上涨收益。
如果员工在公司已上市但未满足约定或法定锁定期时离职,可以保留持有份额但需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相当于扣除所持份额对应公司净资产金额后的股票增值收益,员工获得的利得大致相当于所持份额对应的净资产金额,实际也未获得股份增值收益。
如果员工在6年锁定期届满后离职,则可以按自行约定的价格转让持股平台份额,且无需支付违约金,此时员工获得的收益为股份增值收益。
综上,若员工在6年锁定期内离职,无法从激励计划显著获益,因此,6年锁定期实际构成隐含的可行权条件,应当据此确定等待期,股份支付费用在6年期限内分摊确认。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