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1.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
企业应当将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并且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理解:产品A的成本和产品A的可变现净值去比较,产品B的成本和产品B的可变现净值去比较,不能用A+B的成本与A+B的可变现净值去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理解:例如,产品A中有合同约定价格的数量是100,无合同约定价格的数量是80,假定有合同部分成本800,可变现净值1000;无合同部分成本640,可变现净值600,那么需要针对无合同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而不能将总的成本(800+640)与总的可变现净值(1000+600)去比较得出产品A没有发生减值的结论。
2.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
如果某一类存货的数量繁多并且单价较低,企业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即按存货类别的成本的总额与可变现净值的总额进行比较,每个存货类别均取较低者确定存货期末价值。
理解:比如企业仓库中有数量繁多的成本均为1元的牛奶味的雪糕和葡萄味的雪糕(无法区分各自的数量),那么基于重要性原则,就可以将牛奶味的雪糕和葡萄味的雪糕划分为一个类别去做减值测试。
3.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理解:这里有几个前提,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没有办法单独计提),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才可以合并计提。
4.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可变现净值=自身的售价-自身的销售税费
②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
可变现净值=最终产品的售价-最终产品的销售税费-加工费用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考虑预计售价的前提进行计算
在计算前,先考虑估计售价的来源;首先,估计售价是市场售价,当存在合同售价时,优先采用,当不存在合同售价采用市场售价。
对于监管讨论的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的市场价格波动属于日后非调整事项,指的是存在活跃市场的大宗商品而言。
在计算存货跌价准备时,除开存在活跃市场的大宗商品,若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存货售价的变动对资产负债表存货已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则在确认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考虑,计算的方式如下: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3)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注:销售费用的比重=计入当年度的销售费用/当年度营业收入;相关税费的比重=计入当年度的税金及附加/当年度营业收入。
案例:
乙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24年12月31日,乙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40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2万元,预计产成品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52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例中,2024年年末,乙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可变现净值=预计产成品的销售价格-预计销售费用-预计加工完成尚需发生费用=52万元-6万元-12万元=34万元。所以,该自制半成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可变现净值=40万元-34万元=6万元。
考虑到实务中是批量计算,把整个存货进销存的年度期末数拉到一个表格,然后预估售价、销售费用比重、相关税费的比重、进一步加工成本的金额拉个公式匹配进去,就出来可变现净值,比对一下存货成本就得出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二种:考虑库龄影响计算
一般而言,第二种的库龄计算考验的是管理层的会计估计,建议参考同行业计算存货跌价的标准执行,一般公司采用的不是预计售价模式就是库龄模式,或者两者都有,得看公司一贯执行的是哪类。
如果采用了库龄计算,需要辨别存货编码的连续性,是否存在恶意串改代码,以及是否存在恶意通过体外循环的客户、供应商形成闭环的前提下,刷库龄这类情况。
在此,得通过关联方关系核查、客户/供应商交易的商业实质、业务模式等进行分析。
如正常,则从期初开始获取存货进销存(月度、年度),以及管理层编制的存货库龄表测算,是否具备准确性。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