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成本
主要内容
存货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加工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其他成本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个别计价法: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的合计额,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的合计数,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方法
存货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2、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3、先进先出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前面的批次的存货,材料单价)。
存货成本控制
企业库存越大,占用的资金就越多。资金存在机会成本,当资金放进仓库就无法产生回报。比如,假设资金的机会成本是每月5%,在仓库呆了12个月,机会成本就是18%,如果毛利率正好为18%,这样一来企业就赚不到钱。企业控制库存的方法主要有:
1、减少不赚钱的产品
企业可以制出产品盈利分析表,按照产品盈利的大小,将不盈利的产品砍掉。
2、减少产品的品类
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产品品类越多企业就越赚钱。比如,很多企业开发80款产品,最终畅销的只有10款,滞销的那70款就浪费了大量成本。
3、将仓库的面积缩小1/3
缩小仓库面积,就能迫使库存量降低。
4、建立预警机制,减呆防呆
企业每次盘点后,要对库存做库龄分析。企业应对库龄做出规定,比如库龄为30天到60天的为自销品,60天以上的为呆滞品,预警机制就出来了。
与账面价值的区分
存货成本指的是存货初始入账的价值,存货账面价值指的是存货账面余额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
存货初始入账的价值: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记账”。存货实际成本的构成,因存货的取得方式而异:
(1)购入的存货。购入存货的成本是指采购成本,通常包括:
①买价,指购入存货发票上所列的货款金额,不包括应负担的增值税(小规模企业除外)。
②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和运输保险费。
③途中合理损耗。
④整理准备费。
⑤交纳的税金,指应由买方支付的税金,如进口关税等。增值税是否计入存货成本,要看其按税法规定是否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要计入存货成本,可以抵扣的计入“应交税费”账户而不计入存货成本。
(2)自制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包括自制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其他直接费用和应分摊的间接制造费用。间接制造费用应以合理的标准分配给有关的成本对象。
(3)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包括:加工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半成品的实际成本、加工费和往返运杂费及应负担的税金。
(4)接受捐赠的存货,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加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缴纳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无发票账单的,按照同类存货的市价计价。
(5)投资人投入的存货。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投资协议确定的价值或者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6)盘盈的存货,按照同类存货的实际成本入账。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