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实际价格粘性论

实际价格粘性论

经济术语

  实际价格粘性论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目录

实际价格粘性论的内容

  新凯恩斯主义的实际价格粘性论包括: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需求非对称论,厂商信誉论,投入产出表理论

  1.厂商信誉论

  该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的选择效应和激励效应引诱厂商实行优质高价的定价策略,从而导致实际价格有粘性。优质高价的信念使价格具有选择效应,同时,也产生一种对厂商维护自己信誉的激励效应。这种情况下,厂商采取优质高价的定价策略将是适当的。当经济发生衰退时,厂商也不会降价而是调整产量。而这时由于产量减少,成本上升,实际成本也是较高的,因此,这时的价格粘性就是实际的。

  2.需求非对称论

  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对降价和提价的反应不同,导致需求有非对称性:价格提高时,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的幅度。需求的非对称性与搜索成本有关。价格能够提高到弯折点的原因就是搜索成本。当搜索成本高于消费者购买较低价格商品所节省的费用时,他们就会继续在原来他们乐于去的商店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商品。

  另外,对于价格变动的信息,消费者和厂商的反应也是不对称的。厂商提价肯定会减少一部分需求,而厂商降价却不一定会扩大销路。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理性的厂商将会把价格提高到弯折点,而不是采取降价策略。价格处于弯折点上,消费者会觉得搜索低价商品的代价过大,而不愿意离开原厂商。所以,只要经济环境不变,弯折点不变,产品价格比也相对稳定,实际价格就有了粘性。当经济环境改变时,弯折点可能移动,厂商价格也会移动,但是,产品相对价格之比大体不变。价格仍有实际粘性。

  3.投入产出表理论

  该理论从厂商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实际价格粘性。由于投入产出关系的复杂性,厂商难以承担巨大的工作量去计算和预测供求变化,从而独立制定适当的价格。这时,厂商最佳的行事方式就是,依据直接供给要素的厂商所提供的信息来调整价格。由于需求变化对单个产品价格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联系中传递十分缓慢,所以,需求波动对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非常缓慢。当上游厂商不能迅速调整价格时,下游厂商的成本变化也会很慢。成本与总需求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依据成本加成原则定价的厂商也不愿意经常变动价格。所以,各厂商之间的相对价格比较稳定,价格就有了实际粘性。

  4.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

  寡头市场中的限制性价格形成一种行业壁垒,会阻止新厂商进入。寡头为阻止新厂商进入,通常会将价格定在适当的水平上,使想进入的新厂商感到进入成本太大,商品价格不足以弥补其边际成本,从而自动地取消进入打算。当新厂商无法进入,而寡头厂商又存在过剩生产能力时,寡头厂商又可以凭借其对市场的控制力量制定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这样,在经济衰退时,寡头厂商不愿降价;在经济景气时,又不愿提价。价格就表现为不随经济波动变动,呈现粘性。

实际价格粘性论评价

  原凯恩斯主义的价格刚性假定是指名义价格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理论既有名义价格粘性论,也有实际价格粘性论。鲍尔和罗默认为,“实际刚性在解释名义刚性和名义冲击的非中性中有重要的作用”。实证分析也证明,没有实际刚性,曼丘、阿克洛夫和耶伦在1985年提出的名义价格粘性模型就是不完善的,就只能在非常不合理的参数下成立。

  在该理论中,典型的有:价格刚性和市场结构论、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波动论中的不变边际成本论。

  价格刚性和市场结构论从不完全信息和寡头市场论来说明价格粘性的原因。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信奉优质高价的信条和市场搜寻成本的存在,造成了实际价格粘性。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波动论认为,企业中的不变边际成本导致了实际价格粘性。

  西方学者认为,实际刚性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价格粘性。在实际价格粘性理论中,隐含了各产业的价格的需求弹性都比较小,而且大体近似,这样才可能出现相对价格为常数的情况。事实上,各产业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很大的区别,当需求改变时,各产业的价格变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价格也会有所改变,实际价格粘性论在解释经济现实时显得比较脆弱。

  实际价格粘性论在解释价格粘性时,是倒果为因的。它认为是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因素推动了价格上涨。“优质高价论”和“搜索成本论”都把价格上升归因于消费者。当然,实际价格粘性论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感的。它承认微观层次上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会造成宏观层次上的严重后果,承认失灵的市场机制只能提供扭曲的价格信号,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行为”会产生各种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非理性后果”。

价格粘性

  价格粘性是指市场经济下,商品的价格不容易发生变动的一种现象。

  粘性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容易发生变动,而弹性就是指价格非常灵活。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随着供求变化而不断的发生变动,具有相当的弹性,从而可以促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有官定,不随市场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具有粘性。这只是简单意义上的阐述。

粘性概述

  粘性为经济学中的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用来表示某一种变量变化较为缓慢。

  较为典型的为“价格僵固”(英文:Sticky Prices),在个体经济学中指在动态的竞争市场模型下,由于市场压力等因素,其产品价格和工资仍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其包括菜单成本、货币幻觉、不完全信息和公平性考虑等原因。

  在总体经济学中,粘性价格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市场在短期内难以达到平衡。

  价格僵固使产品的价格不能随着经济而立刻变化到达新帕累托最优,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市场失灵。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粘性价格理论    下一篇 需求非对称论

参考资料

[1].  【潞盈学堂】实际价格粘性论|潞城农商行   https://mp.weixin.qq.com/s/_-8A4a5L13hEFCNMI_68Dw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