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多头
主观多头指按投资人的主观判断选择股票后搭配持有,等待股票上涨来盈利的策略,大多数基金经理和普通投资者都在使用此方法。
主观多头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人主观判断未来能够上涨的股票,对某些股票看好从而在低价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的行为。如果股票长期下跌则面临损失风险。主观多头策略的投资盈利主要通过持有股票来实现,所持有股票组合的涨跌幅决定了基金的业绩。
从长期来看,主观多头基金指数获得了大幅跑赢大盘指数的相对收益。股票市场交易量大,因此主观多头策略的容量可以说是众多私募策略中最大的,几乎不存在容量上限,可轻松到达百亿规模。图中你还会看到主观多头策略与大盘走势相关度高,几乎都是同涨同跌,但是收益爆发性相对更强,尤其在牛市年份,往往能够做出领跑各策略的业绩。在众多不同基金策略中,可以说主观多头策略是波动以及回撤最大的那一类。因此,如果你想获得超高收益率,你或许不能不配置主观多头基金。如果你非常抗拒风险,你或许就该减少主观多头的配置。
按照投资风格可进一步分为价值型、成长型、平衡型。
价值型: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而内在价值可以用一定方法测定;股票价格长期来看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当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
成长型:偏向选择那些具有高度成长潜力的公司,此类基金更加注重好公司在行业内的发展与盈利能力,通常对估值的要求不如价值投资严格,即使股票价格已经较贵,只要上市公司具有足够的增速便可以投资。成长投资也关注对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从标的上看,许多价值股早期都是成长股。
平衡型:同时注重业绩的成长性和估值的合理性,例如GARP策略(混合的股票投资策略,目标是寻找某种程度上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同时又有较强的持续稳定增长的潜力);或者同时配置成长类和价值类公司(均衡配置)。
量化多头与主观多头对比
从投资角度来看,量化策略提供了与主观多头不同的投资方式和收益来源。量化投资与主观投资在管理人背景、投研方法、工作模式、组织架构、组合交易风格、策略容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从策略逻辑和交易特征来看,量化不等于无视基本面,基本面与价量兼顾的因子体系日益丰富,有效拓展了收益来源和策略容量;量化也不等于高频交易,降频、多频段融合和动态调整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和技术迭代更新,量化策略丰富度和对新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也在不断进化。量化多头的选股模型与指数增强类似,但在风险因子约束上不对标特定指数,通常以收益(或风险调整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
量化投资与主观多头策略对比:
数据来源:Wind,招商证券研究咨询部
主观多头和量化多头哪个好
1、没有绝对的谁不好谁好,只有合适不合适
2、主观多头由于持股相对集中,同为头部在当年的表现差异会比较大(分化现象)。市场风格切换对主观多头影响更大,可能是大涨也可能是大跌,配置时需要有心理准备。
3、量化多头走势跟指数更接近,以追求涨多跌少为目标。如果对最大回撤的忍受度不超过15%,同时收益要求保持在年化20%,量化多头相比主观多头更合适。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