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账龄
库存账龄指库存物料在仓库的存放时间,可反映出物料周转率与物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是反映企业的供应链的整体效率的绩效指标之一。
库存账龄的计算标准
第一种:标准的库龄计算应该建立在启用了时间批次管理的基础上,且每批入库的物料都有一个库龄,就是从入库那天算起,直到库存消耗完毕,库龄才消失。这样算的话,一个物料就会有多条库龄记录,所以需要进一步简化,就是按每批次库存占总库存的比重,对每批次的库龄进行加权,最终得到一个平均库龄。这个应该算是最标准的库龄计算方法。
第二种:如果没有启用批次管理,那么只能尽量往标准计算方法上靠,即按照库存先进先出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总库存,从最近一次入库开始倒推每批入库记录,直到入库数之和与库存相当,然后参照A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第三种:对于没有启用批次管理的,还有一些公司是根据最后一次出库时间来计算库龄的,这样算更粗糙一些,但也是基本可行的。
计算库龄的目的:
一、库存成本的控制
库存账龄在ERP系统内,应该可以查询指定的时间点,各库存存货的库存账龄情况,即从入库起在仓库中放置了多久。与应收账款的账龄一样,存货的库存账龄越长,说明周转越慢,占压的资金也就越多。这也就是我们大家平常所说的呆滞料。对于呆滞料,应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计划的源头控制入手,才能最有效的降低无效的库存,达到降低库存总额的目的。呆滞料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不周转的物料和周转慢的物料,对于不周转的物料,显然除了上述工作外,还应该做相应的处理:比如代用或者变卖。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等同于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对于超龄的库存,也应该做好存货损失的准备,更真实的反映库存的实际价值。
库龄分析表
提到库存账龄,就不得不说到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在某特定的周期,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衡量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的供应链的整体效率的绩效指标之一,而且很多企业都把它作为整体经营业绩的考核指标之一。而库存账龄是在某时间节点,某种或者某类存货的库存时间的加权平均值。很明显,库存周转率越高,库存账龄越低,但是二者又不是反比关系(比较简单的证明就是同样的平均库存,入库时间的不同就会引起库存账龄很大的差异),所以虽然这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能简单的把库存账龄看成库存周转率的一个衍生指标来对待。
库龄分析表的意义:
库存账龄在ERP系统内,可以分析哪些产品是畅销,哪些滞销查询指定的时间点,各库存存货的库存账龄情况,即从入库起在仓库中放置了多久。与应收账款的账龄一样,存货的库存账龄越长,说明周转越慢,占压的资金也就越多。这也就是我们大家平常所说的呆滞料。对于呆滞料,应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计划的源头控制入手,才能最有效的降低无效的库存,达到降低库存总额的目的。呆滞料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不周转的物料和周转慢的物料,对于不周转的物料,显然除了上述工作外,还应该做相应的处理。
库存账龄和库存库龄的区别
库存账龄表示:货物进入当前账套(库存组织)的时长,同一个账套下子库(库位)间调拨转移会累计时长。
库存库龄指的是:货物进入当前存放子库(库位)的时长,同一个库存组织下子库间调拨转移会刷新时长。
库龄计算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先进先出原则。也就是说,先入库的,优先出库。
库存账龄与库存周转天数的关系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