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效益指标分类

  经济效益指标反映相关产出对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包括相关产出在当年及以后若干年持续形成的经济效益,以及自身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引领行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第三方机构容易忽略的是未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效益,未来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可行性论证获取,间接效益可以通过项目支出的投入所带来的的影响来分析和测算。

目录

经济效益指标的含义

  聚焦于预算支出活动或项目本身所产生的经济特性和影响。对于企业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是衡量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直接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在农业扶持项目中,“农民人均增收额”“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率”等指标体现了项目对农民经济收入增长和农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济效益指标是评估项目经济可行性和投资价值的关键依据。

绩效目标编制中如何设置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用于衡量项目或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影响,以及从成本效益角度反映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较情况。具体设置时,可关注以下方面:

  (一)直接经济效益

  1.新增税收收入:该指标用于衡量项目为政府带来的税收增长,直观反映了项目对税收的直接贡献,表明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例:新增税收收入≥500万元/年。

  2.科研项目效益:通过加强科研项目的创新管理与高效执行,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与市场应用价值,增加科研项目的资金回报率,促进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例:科研投入回报率增长≥15%。

  3.成本节约效益:该指标考察项目通过优化管理、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的经济成本降低,表明项目在节约经济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LED路灯普及后电费较上年降幅≥30%。

  4.营业收入增长率:该指标可用于评估国有资本经营项目或政府投资产业基金项目的经营发展潜力和市场响应能力,说明项目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和竞争力。例:项目营业收入增长率≥12%。

  5.净利润率:该指标可用于评估经营性项目的经营效率和财务可持续性,表明项目具有较好的生产经营效率,具备财务稳健性。例:项目净利润率≥9%。

  (二)间接经济效益

  1.产业链拉动效应:该指标评估项目对地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通过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5000万元/年。

  2.区域经济增长率:该指标反映项目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通过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等方式,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例:GDP增长≥9%。

  3.居民收入增长率:项目通过改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升级等方式,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例:受项目影响区域居民人均收入增长≥5%。

  4.外资吸引力提升:评估项目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通过引入外资,促进技术交流、市场拓展和产业升级,提升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例:新增外资投资额≥1000万美元。

经济效益指标的解读

  经济效益一般是项目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投入是指在投入过程中耗费或占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而项目支出经济效益指标一般特指财力的投入,也就是财政花了多少钱。对于人员和相关支出基本不涉及。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项目支出能否称为全成本?

  案例:政府采购经济效益指标,实际是指政府在市场购买过程中所投入资金,与它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用,或满足社会需求的满意程度的比较。

  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指标的研究,一般是从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益和耗用效益两个层面来研究效益的。实际上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指标,基本内涵是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的统一。可以把资金分配的合理性称为采购支出的配置效益,把采购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称为采购支出的耗用效益。也就是说,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配置效益和耗用效益。配置效益重在政府采购是否要做,耗用效益才是项目支出使用效益的主要组成。这里面是从全过程来看效益指标的。由此可见,第三方机构所做的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并非从全成本的角度来分析。

  政府采购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政府采购微观经济效益是从单个实体角度讨论政府的购买行为,如某机关单位通过政府集中采购,购买的办公设备,即节约了资金,又使办公效率大大提高;如政府采购实施的公益性道路工程建设,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再如政府采购的园林绿化,使城市空气新鲜,环境更加优美等等。

  政府采购宏观经济效益是指政府购买在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是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考虑的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是研究政府采购在社会总需求和总共给之间的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政府采购宏观效益至少有四个特点:

  一是从全局角度考察综合效益,考察的对象是综合整体效益,而不是微观局部效益,当然,所说的综合效益不一定必须是全国的综合效益,也可以是全省、全地区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考察的焦点是从全社会出发,或从全局出发。

  二是站在市场经济角度,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积累等全方位分析研究,用一定的投入取得较好的产出,或取得一定的产出消耗较少过的投入。

  三是政府采购宏观效益是财政支出效益中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政府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高,因此,政府采购的宏观效益是研究采购支出的规模效益、结构效益,以及采购支出在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基本建设投资、支农资金支出、国防等领域的作用。

  四是把政府采购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考虑,政府采购不仅仅是使短期经济效益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长期的较好的经济效益,以短期的效益促进长期的最佳的宏观经济效益。政府采购的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从总体上来说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发生冲突,二者一致体现在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宏观经济效益是微观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外部条件。二者冲突体现在宏观经济效益不是微观经济效益的简单叠加,如政府采购有公益性的一面,有时为了社会效益要放弃部门利益,如政府为了扶持民族工业发展,要求购买国货(计算机、汽车、电梯等),再如政府为了扶持高新技术产品、或自主创新产品,政府要高价购买高新技术产品,主动承担企业的研发风险。从而引导全社会的消费倾向。这些政府采购的微观经济效益可能都不好,但长期看宏观经济效益是好的。所以,当政府采购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宏观经济效益,保证宏观经济效益处于最佳状态。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积存金    下一篇 社会效益指标

参考资料

[1].  绩效目标编制中如何设置效益指标|荷塘区人民政府   http://www.hetang.gov.cn/c12176/20241108/i2262965.html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