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反映相关产出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如“受益贫困人口数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幅度”等。
社会效益指标用于体现项目实施当年及以后若干年在提升治理水平、落实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服务民生大众、维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履职或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效益。
社会效益指标解释
社会效益指标反映项目公共产品或服务预期可以产生的社会效果,反映项目实施预期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要根据项目实际,在社会效益指标下设定反映项目预期社会效益的三级指标。如购置的物品、设备、信息系统等项目,可设定“利用率(使用率)”为三级指标,反映项目购置的物品、设备、信息系统等的预期利用情况或使用频率。又如“回应率”,反映某一天某一时间点前接获的污水渠淤塞投诉,在同日做出回应的百分比。再如“接受免疫注射学生比率”、“接受药物疗程后的结核病人痊愈率”等等。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指标可根据可研报告设定
绩效目标编制中如何设置社会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实施对社会福利、公共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情况。具体设置时,可关注以下方面:
(一)公众参与度
1.公民政策知晓度:通过加强政策宣传与教育,提升公民对各类政策特别是民生政策的知晓度,确保信息透明公开,增强公民参与度,促进政策有效实施与社会和谐发展。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知晓率≥90%。
2.公众参与度:通过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强公众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目标群体项目活动参与率≥30%。
3.信息公开透明度:通过及时、准确地公开项目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升政府公信力。例:信息公开率=100%
4.投诉处理效率:通过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例:投诉处理办结率=100%。
5.社区凝聚力提升: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增强社区成员的互动和交流,提升社区凝聚力。例:社区活动居民认可度≥90%。
(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1.服务投诉率下降: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降低民众投诉。例:公共服务投诉率降幅≥10%。
2.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加强培训、完善制度等方式,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例:民众对服务质量综合评分提升≥10%。
3.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度: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例:城乡师生比缩小比例≥15%。
4.医疗服务可及性:通过增设医疗服务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保障公众健康权益。例:医疗服务点覆盖率提升≥10%。
5.交通便利性提升: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等方式,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例:公共交通覆盖率提升比例≥5%。
(三)社会问题解决与促进
1.特定问题解决率: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社会保障等政策,有效解决特定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福祉水平。例:辖区总人口内贫困人口占比=0。
2.食品安全保障: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及提升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数为零,从而保障消费者健康,增强公众信任,促进食品行业的稳健发展与社会和谐。例: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数=0
3.青少年犯罪率下降:通过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例:青少年犯罪率下降≥10%。
4.重大突发事件应救尽救:通过展示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高效的救援行动,确保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无一遗漏,全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例:重大突发事件救援率=100%。
5.残障人士融入度提升:通过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促进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入和就业创业。例:残障人士就业率提升≥8%。
6.促进就业: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发展经济、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环境和流程和保障重点群体等措施,促进社会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例: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
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常用社会效益指标
(一)就业效益指标:可按目前一般采用的单位投资就业人数计算。即:单位投资就业人数=新增总就业人数(包括本项目与相关项目)/项目总投资(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二)资源利用指标:投资项目社会评价设置的节约各项资源指标,主要包括:
1、项目的单位净产值综合能耗=项目的年综合能耗/项目的净产值
2、单位投资占用耕地=项目占用耕地面积(亩)/项目总投资(万元)
3、单位产品生产耗水量=项目年生产耗水量/主要产品生产量
(三)环境影响指标:项目实施对环境影响的后果,全面反映项目的社会效益与影响,促进投资建设项目对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视。
环境质量指数=∑ni=1QiQio/n n为该项目排出的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如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放射物等。Qi为i种有害物质的排放量。Qio为国家规定的i种物质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还可按项目不同增加植被覆盖率、土壤改良、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效益指标。
此外,还有公众满意度、脱贫情况等指标,此类指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经验判断获得。
社会效益指标举例分析
如高速公路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就业情况影响、区域内自然资源产值影响、区域内交通安全效果、运输网效率的变化、文化卫生事业、福利的改善、科技的发展等7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又包括若干二级指标。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比较常见。赵凤山(1996)在对高速公路评价方法上提出了社会效益评价的基本步骤:根据一定的原则,给出了高速公路间接社会效益指标体系的模式,包括两个层次指标;采取专家打分的方法,建立模糊数学评价模型;最后根据模型进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包括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权重系数,确立评价标准,进行项目评价。赵风山的方法被引用的比较多,其核心是专家打分法和模糊数学模型,主要应用于对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进行粗略的定量化探索。
运用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方法。如周伟等(2000)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影响高速公路社会效益量化的变量选择方法》中,以四川省内江市区域经济为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定量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各因子的主次顺序,最终为高速公路社会效益量化的变量选择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刘锡健等(2004)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在石油工程项目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李庆瑞(2005)提出了多层模糊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少洛高速公路进行了社会效益评价。
灰色系统理论。如徐淑雨(2006)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线形回归组合模型,并据此测算了厦门海沧公路大桥项目的社会效益。其他的如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CGE模型、条件价值评估法等都在不同的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这些方法对于分行业分领域的项目支出社会效益的评价尚处于理论研究之中,而且适用面较窄。
社会效益指标完成值取值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项目支出其社会效益的取值方式不同,社会效益绩效指标完成值取值常用的方式有:
1.直接证明法。指可以根据外部权威部门出具的数据、鉴证、报告证明的方法,通常适用于常见的官方统计数据等。2.情况说明法。对于定性指标等难以通过量化指标衡量的情况,由部门根据设置绩效目标时明确的绩效指标来源和指标值设定依据,对指标完成的程度、进度、质量等情况进行说明并证明,并依据说明对完成等次进行判断。3.问卷调查法。指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一般适用于满意度调查等。部门可以根据必要性、成本和实施可行性,明确由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4.趋势判断法。指运用大数据思维,结合项目实施期总体目标,对指标历史数据进行整理、修正、分析,预判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趋势。
社会效益指标的完成值佐证材料
1.正式资料。统计年鉴、文件、证书、专业机构意见(标准文书)等。2.工作资料。部门总结、统计报表、部门内部签报、专家论证意见、满意度调查报告、相关业务资料等。对于过程性资料,部门和单位应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保存整理。3.说明材料。针对确无直接佐证材料或者综合性的内容,由相关单位、人员出具正式的说明。
对于具备条件的社会效益指标,应尽可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在予以货币化等量化反映的基础上,转列为经济效益指标,以便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比较。
总之,作为第三方机构对于社会效益指标还是很模糊的,但需要明确的是,对于社会效益指标的评价首先应因项目而已,有些可以简单通过部门总结或满意度调查报告说明;有的则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较为可行的办法是,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指标分解为几个三级指标,通过细化分解,压缩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对准几个影响社会效益的主要因素实施评价,如项目的社会效益可分解为社会治理水平、政策执行情况、推动行业发展方面、服务社会大众、维持社会稳定、提高履职或服务效率等,才能提升社会效益指标的评价水平。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经济效益指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