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财务  >  预算执行率

预算执行率

财政预算术语

  预算执行率主要评价项目预算资金是否按照计划执行,用以反映或考核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也就是说预算执行率是把实际到位的资金原则上要尽可能花出去即(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

  预算执行率是衡量企业、政府部门或任何机构在财务管理上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指标。一个高的预算执行率不仅代表着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预示着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目录

预算执行率的计算公式

  1.预算执行率=(预算执行数/预算数)×100%

  预算执行数:部门本年度实际完成的预算数

  预算数: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年度部门预算数

  2.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

  ①实际支出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拨付的资金

  ②实际到位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实际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

  3.预算执行率=(实际成本÷预算成本)×100%

  例如,项目预算为50万元,实际花费40万元,预算执行率=(40÷50)×100%=80%。

影响预算执行率的风险因素

  1.财务风险

  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组织无法按时支付其负债,从而影响预算执行。例如,如果组织的现金流预测不准确,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导致无法按预算进行支付。

  财务风险控制不足: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如财务审计和风险管理,可能导致预算执行偏离预期。

  2.经营风险

  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能影响组织的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从而影响预算收入的实现。

  供应链风险:供应链的不稳定可能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足或成本上升,从而影响生产和运营成本,进一步影响预算执行。

  商业模式风险:组织商业模式的变更可能需要调整预算以适应新的业务模式,这可能导致预算执行率的下降。

  3.人员风险

  员工流失风险:关键员工的流失可能导致关键任务的失败,从而影响预算执行。

  预算管理能力不足:员工预算管理知识的缺乏或预算管理技能的不足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错误和偏差。

  员工对预算的抵触心理:如果员工认为预算限制了他们的自主权或灵活性,他们可能会抵制预算的执行,从而影响预算执行率。

  4.技术风险

  信息系统风险:预算管理系统的技术故障或升级可能影响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影响预算执行。

  技术创新风险:新技术的出现可能改变组织的运营方式,从而影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5.政策风险

  政策调整风险:政府政策的调整可能影响组织的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从而影响预算收入和支出。

  法规遵守风险:组织未能遵守相关法规可能导致罚款或法律纠纷,从而影响预算执行。

  6.预算制定风险

  预算目标不合理:预算目标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预算执行困难。

  预算项目不完整:预算中未考虑到的项目可能在执行过程中突然出现,导致预算调整。

  预算标准不科学:预算标准的设定不科学或不合理可能导致预算与实际执行出现偏差。

  7.执行过程风险

  预算调整不当: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调整过于频繁或不合理可能导致预算执行率下降。

  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或违规操作可能导致预算执行的偏差。

  预算监控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预算监控机制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提高预算执行率的具体措施

  1.加强预算制定过程的科学性

  在预算编制初期,进行全面、深入的需求分析,确保预算项目完整、预算标准科学。

  采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先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强化预算审核,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提高预算执行的规范化程度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明确预算执行流程、权限和责任。

  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禁止随意调整预算或挪用预算资金。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加强人员培训和预算管理意识

  定期组织预算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预算管理能力和意识。

  通过内部宣传、教育等方式,增强员工对预算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预算管理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

  4.强化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建立跨部门预算管理协调机制,确保预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误解。

  通过跨部门合作,共同推动预算目标的实现。

  5.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引入高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快速实现预算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信息系统优化预算执行流程,减少人为干预和错误。

  6.建立预算执行考核与问责机制

  将预算执行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员工的薪酬、晋升等挂钩。

  对于预算执行不力的部门或个人,进行问责和整改。

  通过考核和问责机制,推动各部门和个人积极履行预算管理职责。

  7.持续优化预算管理流程

  定期评估预算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根据组织发展需要和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预算管理流程。

  通过持续改进,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执行效率。

成本节约率与预算执行率的比较

  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产出成本指标一般设置三级指标“成本节约率”,也就是产出的成本维度主要是成本节约情况。成本节约率为完成项目计划工作目标的实际节约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的成本节约程度。用公式表示成本节约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00%。

  预算执行率指标主要评价项目预算资金是否按照计划执行,用以反映或考核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用公式表示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

  二者比较分析,一是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成本指标要求节约,尽量少花,一是拨付的钱要尽可能花出去,不能结余。显然是矛盾的。可以说,“成本节约率”和“预算执行率”是一对相互抵消的指标。由此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一是一样的项目,如果投入成本不同,在产出和效果一样的情况下,最终评价得分很可能是一样的。

  二是一样的项目,如果投入成本相同,在产出和效果一样的情况下,最终评价得分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预算执行监控    下一篇 行政预算执行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