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预算执行率
行政预算执行率是指行政部门在财务预算方面的执行情况,即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之间的比率。这个指标用于评估行政部门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效率和控制能力,以确保财务资源的有效利用。
行政预算执行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行政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金额/预算支出金额)*100%
行政预算执行率的作用
1、评估和监控行政部门的财务健康状况,确保支出在可控范围内。
2、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3、优化资源利用,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4、为未来预算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行政部门的财务规划和预测能力。
5、增强组织内部对行政部门的信任和认可,提升行政团队的管理水平和绩效表现。
预算执行率概述
预算执行率指标主要评价项目预算资金是否按照计划执行,用以反映或考核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也就是说预算执行率是把实际到位的资金原则上要尽可能花出去即(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
导致预算执行率低的原因有很多,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逐一分析:
①预算安排不合理:如,有的项目已经明确下年度开展项目验收工作,当年不可能将项目资金全部支出的情况下,没有依据项目完成进度和合同支付进度安排预算。
②项目因台风等客观因素导致项目延期,未及时调整预算,导致项目预算执行率低。
③项目启动滞后,相应的采购、合同或协议相应延期,项目未能按计划要求如期完成。
预算执行是组织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提高预算执行率有助于确保组织按照预算计划进行资金分配和使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其财务目标。提高预算执行率的主要举措:
1.加强预算制定过程的科学性
在预算编制初期,进行全面、深入的需求分析,确保预算项目完整、预算标准科学。
采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先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强化预算审核,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提高预算执行的规范化程度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明确预算执行流程、权限和责任。
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禁止随意调整预算或挪用预算资金。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加强人员培训和预算管理意识
定期组织预算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预算管理能力和意识。
通过内部宣传、教育等方式,增强员工对预算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预算管理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
4.强化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建立跨部门预算管理协调机制,确保预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误解。
通过跨部门合作,共同推动预算目标的实现。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