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数
预算执行数是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
预算执行数和决算数的区别
决算数与预算执行数的差异主要是库款报解整理期收支数据。
预算执行概述
预算执行是预算经过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后进入具体实施的阶段,是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围绕实现国家预算目标组织收入、保证支出,并对收支运行进行全过程监督的总称。
预算执行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将法定预算变为现实,促进和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预算执行的内容:
一是预算执行首先是收入的预算执行。先有收入后有支出,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收入预算执行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地方政府债务收入和单位资金收入的预算执行。
收入预算执行由各级财政部门牵头管理和组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税务、海关等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法组织预算收入,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征收管理制度和国库集中收缴制度的规定征收预算收入,除依法缴入财政专户的社会保险基金等预算收入外,应当及时将预算收入缴入国库。
除财政部门外,各部门、各单位应负责本部门和本单位预算收入的执行,重点是做好其他收入的预算执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收入的管理,不得截留或者动用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不得擅自改变预算经费的用途。
二是支出预算执行的重点是业务(事)。按照预算管理“先定项目再定预算”的理念,预算编制的首要原则是合理预计事业发展支出,即“谋事”,预算编制要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履行政府职能的需要为依据,各项支出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此,支出预算执行要以业务推进为主线,统筹内部管理业务,整合配置资源,并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做好资金使用。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不得虚假列支。同时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