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通股
非流通股是指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场自由买卖的股票。
非流通股主要是指暂时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其中国家股是在股份公司改制时由国有资产折成的股份,而法人股一部分是成立股份公司之初由公司的发起人出资认购的股份,另一部分是在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时专门向其他法人机构募集而成的。
它与流通股相比,除了流通权不同之外,没有任何区别。但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买卖,它还可以通过拍卖或协议转让的方式来进行流通,但必须获得证监会的批准。
非流通股的产生
说起非流通股,还要追溯到股市成立初期。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了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同时又不失去国有经济的控股权,采取了增量发行股票的方式,即在原有的存量国有企业资产基础上,再溢价增发一些股票,原有股票则变成非流通股,不能在证券交易所流通。这一制度在其后的新股发行与上市实践中被固定下来,形成了我国股市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独特格局。
非流通股的弊端
1、股市被强行分割,股票价格机制失衡。
非流通股的存在及其专有的转让方式,让股市不可避免地被强行分割成了两个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既受流通股影响又受非流通股影响,而一般的投资者只能接触流通股部分信息,这就导致股市的价格机制不能直观有效地作为评判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标准。
2、大机构投资者持有非流通股控制股价。
相对而言,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在公司总股本中的占比会比流通股占比大。虽然我们一般认为股价的波动是大量持股的庄家短期内进行股票大额买卖造成的,但其实大机构投资者也可以凭借其资金优势获取公司的非流通股,进而影响甚至控制股票的价格,扰乱股票市场。
3、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价相差大,股东权利分配不公。
由于非流通股一般不参与股票市场的炒作,其成本一般都会较低,甚至可能会达到一元一股。而流通股经过股市的炒作,其价格是没有规定上限的,几十上百的股价都有可能出现。这样,尽管股东们都享有同样的分红收益,但是彼此的持股成本却大相径庭,相应的投资收益也就相差巨大了。
4、股东格局僵化,股票失去活力。
因为非流通股占比远远大于流通股,而且流通股股价高,一般的投资者是很难通过在股市内收购流通股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的,这就导致了持有非流通股的大股东一家独大,流通股股东影响力微弱,公司控制权僵化,即使控股大股东决策失误导致公司经营不善也无法被取代,长此以往,股票容易失去活性。
非流通股的改革
2005年4月29日,我国启动了股票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目的就是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改革的标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中所有股份的持股成本是否相同。通过改革,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原本低价获得的股票现在可以高价卖出。但另一方面,大量非流通股票进入市场流通,导致供大于求,股价下跌,会对流通股股东造成损失。所以为了公平起见,非流通股股东必须要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将讨价还价的细节交给了每一个上市公司自己去处理,但规定具体方案必须经过三分之二流通股股东同意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同意。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