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金融  >  社会融资

社会融资

  社会融资,简称社融,是指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了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的资金,都认为是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

  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它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量供不应求等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提升全社会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融资相对于新增贷款量是更广义的货币流通量统计指标,社会融资总量除了包含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还进一步纳入股票、债券融资等,使货币流量统计延伸到股市和债市等渠道的融资来源,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状况。

目录

社会融资的背景

  面对直接融资的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日增,为更好地执行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酝酿推出了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量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速指标”。该指标立足于描述社会融资规模,或将部分取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存款)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考指标地位,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被纳入货币政策操作的考量之中,从而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来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的原则为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实践意义如下:

  1、全面反映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快速扩张,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社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金融结构也多元化发展,金融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

  2、统计监测和宏观调控。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通过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加强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可形成社会融资总量的有效调控体系。

  3、统计科学准确及时。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数据完整可得,采集及时准确。

术语解释

  经济实体是指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具备生产经营与事业发展所必须的自主权和自行支配的资金,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能同其它经济组织建立经济联系和鉴订经济合同,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银行融资是指以银行为中介的融通资金活动,银行融资是间接融资,它是我国目前融资活动的主要形式。

  货币流通量是指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货币总量。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量统计实际就是针对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0进行统计,通常又称之为市场货币供应量。

  社会融资总量,就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

附件列表


1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敏感资产    下一篇 债务余额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