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

目录

国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

  参照国际通行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为四个层次:

  M0,指现金或流通中的货币。即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

  M1,指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集体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

  M2,指M1+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

  就以上几个基本概念而言,M1的流动性极强,是国家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此外,还有M3,指M2+债券、财政存款+其他金融机构存款+货币银行同业存款。而M3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在我国目前暂不测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供应量亦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有关联的经济指数,它的多与少、量与度,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决定手中货币的币值。

货币供应量计量方法

  世界各国编制货币供应量时一般采取叠加法和加权汇总法两种方法。

  叠加法就是将不同层次的货币简单进行加总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以“搭积木”的方式将具有货币性的金融工具纳入不同的货币层次中,分别以M0、M1、M2、M3等表示。处在该序列中的位置越低,其货币性越强,相反,处在该序列中的位置越高,其货币性越弱。加权汇总法是对货币总量进行加权汇总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金融工具尽可能细分,同时选择一定的方法对各种金融工具的“货币性”强弱进行测定,再以测定的结果作为权数,对每一种金融工具进行加权汇总,其实质是一种加权形式的货币总量。显然,在该方法中对每类金融工具“货币性”强弱的判断是关键,由于判断货币性强弱的具体方法较多,且在理论与实践上尚难以达成共识,目前还正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中国货币供应量目前采用叠加法进行计量,其数据来源于各类存款性公司①上报的数据。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参考资料

[1].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_湖南省统计局   http://tjj.hunan.gov.cn/hntj/bsfw/tjkp/tjjz/201507/t20150717_3824921.html
[2].  货币供应量计量方法_国家统计联网直报门户   http://lwzb.stats.gov.cn/pub/lwzb/ekp/jcbjzs/tjjczs/201707/t20170717_3885.html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