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金融  >  货币供应量指标

货币供应量指标

金融术语

  货币供应量指标(money aggregates indicator),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称谓。随着货币政策目标量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从70年代开始,就把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信贷增长额和自由准备金的控制转为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控制。以M·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极力主张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增加货币供应,在短期内可以减少一些失业,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不能消灭失业。“恒久性的收入”决定人们的消费需求,货币供应同消费需求大体保持稳定的函数关系。如果经济增长率每年为3%耀4%,则货币供应指标可以控制在4%耀5%以内,保持1耀2个百分点的超速增长,就可以使经济增长同物价稳定这两个宏观经济目标都能同时实现。美国在1970年就开始把货币政策目标从银行信贷转移到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控制,许多西方国家也陆续把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差别和货币功能的强弱,把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不同层次,如M1、M2、M3等依次往下排,货币的流动性就依次减弱。以哪一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控制重点,各国的作法也有所不同。中国在1982年就开始研究货币供应量指标的计算和监控,1995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正式把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目录

货币供应量概述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货币供应量,与社融、信贷等金融机构资产端指标不同,货币供应量基于银行负债端,仅从银行信用派生角度出发,不考虑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支持。

  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高低划分为M0、M1、M2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流通于公众手中的现金;

  M1(狭义货币)=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广义货币)=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0包括我们平时衣食住行消费的,以及商家收到的现金。它指的是纸币和硬币,不包括刷信用卡和扫码支付。

  随着信用卡与移动支付的普及,M0的规模会越来越小。人们在购物后刷卡或扫码支付的过程,没有现金的流通,而是个人银行卡或单位银行卡里金钱之间的一种转移,只涉及到M1与M2,金钱进入到单位银行账号就转化为M1,如果是个人银行账号就转化为M2。M0在三者中流动性最强,但体量和发展空间最小。

  M1中的企业、机关等单位的活期存款主要用于企业单位的经营与运作,是彼此进行生意往来时,存在银行里随时使用,开支票或转账给对方的活期存款。现阶段,企业单位的生意往来很少再使用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以签订合同的形式,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预付或后付货款。所以在M1的组成中,M0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企业单位的活期存款M1。

  一般情况下,银行体系认可的所有“钱”都包括在M2里。除了M0和M1,还有一些钱不能直接使用,但也放在银行里,这些钱都要经过一两道手续才能变成M1,也被称为“准货币”。个人的定活期存款属于M2,因为要想取出来也要手续。中国股民用作炒股的账户里面的钱同样也要转出才能使用,也属于M2。

  一般情况下,当一国的经济在发展时,M1和M2基本是不断增加的,因为货币表示的是社会总商品价值的总和,商品多了,货币自然也要跟着增长,否则就会出现通缩。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不可流通国债    下一篇 派现日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