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会计百科  >  经济  >  资产转移

资产转移

  资产转移指的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从发起人(原始权益人)转移至SPV的过程,是证券化交易结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SPV是指特殊目的实体或特殊目的的载体,其职能是购买、包装证券化资产或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化证券。

目录

资产转移的方式

  从法理上讲,证券化发起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转移资产:

  1、让与,指发起人无须更改、终止原有合同,直接将基础资产转让给SPV的行为。

  2、债务更新,指通过先行终止发起人与原始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合约,再由SPV和原始债务人签订新合约的行为。

  3、部分参与,指SPV与资产债务人之间无合同关系,资产不必由发起人转移至SPV,而SPV优先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撑证券的行为。

资产转移的判定依据

  资产转移的判定依据:转移了金融资产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金融资产(含单项或一组类似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或其现金流量)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

资产转移的界定

  根据证券化资产和发起人破产风险隔离程度的不同,资产转移可被界定为真实销售(表外证券化)和担保融资(表内证券化)。在真实销售情况下,证券化资产及其现金流收入不受发起人破产风险的影响,因此交易者大多采用该方式转移资产,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不过,交易者有时会根据本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和交易的具体情况,选择担保融资方式进行证券化。

资产转移应注意的问题

  1、资产必须是该管辖区的法律允许转移的资产;

  2、资产的转移要以买卖双方之间已签订的书面担保协议为依据;

  3、资产出售时卖方享有对标的资产的全部权利,买方要支付相应的对价。

资产转移理论

  资产转移理论,简称转移理论也叫转换能力理论,是一种关于保持资产流动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

  资产转移理论沿袭了商业贷款理论银行应保持高度流动性的主张。同时资产转移理论扩大了银行资产运用的范围,丰富了银行资产结构,突破了商业贷款理论拘泥于短期自偿性贷款的资金运用的限制。

  资产转移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强调资产通过运用可转换资产来保持流动性,限制了银行高盈利性资产的运用。可转换资产的变现能力在经济危机时期或证券市场需求不大的情况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实现。

术语解释

  基础资产(underlying assets)指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权,互换)交易所依赖的资产。

  风险隔离是指通过分离或复制风险单位,使任一风险事故的发生不至于导致所有财产损毁或灭失。风险隔离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风险,从总体上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程度。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投资保险    下一篇 存兑汇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