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支出转换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本国货币的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

目录

支出转换政策主要作用

  支出转换政策主要通过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来调节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交易状况,降低国际收支不平衡程度,在影响涉外经济资源要素配置的基础上对微观涉外经济主体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管理实践中,短期内可通过支出转换政策对微观市场主体预期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汇率政策和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直接管制措施。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贸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以直接管制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行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变动。但直接管制政策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且容易招致他国报复。一般来说,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应以其他政策难以迅速取得效果的情况为限。

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当局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金融法令的颁布、政策的规定等方式,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确定或控制在适度的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来说,汇率政策具有保持出口竞争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的作用。政府或货币当局制定汇率政策基本以上述目的进行调控。

  汇率政策工具主要有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水平的确定以及汇率水平的变动与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汇率政策是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对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的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出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传统上,可将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大类。

  固定汇率制是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作为确定汇率的基准,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基本固定,起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可分为两类:1)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2)纸币流通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简单来说,该固定汇率制是以美元与黄金挂钩为基础,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是汇率的波动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和国际贸易。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有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上下浮动的一种汇率制度。根据浮动程度和管理方式,浮动汇率制包括自由浮动、管理浮动、盯住浮动、单一浮动、联合浮动等。浮动汇率虽然比固定汇率波动频繁,但可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有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其缺点也很明显,易助长外汇市场投机、易引发各国政府采取“以邻为壑”的外汇政策。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丁伯根原则    下一篇 支出增减政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