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货及时率
到货及时率是衡量采购部门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采购订单数量与应完成的采购订单总数来得出。反映了采购部门对供应商和物流的协调能力。高到货及时率意味着采购部门能够有效地管理供应链,确保物资按时到达,从而满足生产或销售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能减少因延迟到货带来的额外成本和风险。
采购订单:物料在采购业务中流动的起点,是详细记录企业物资的循环流动轨迹、累积企业管理决策所需要的经营运作信息的关键。通过它可以直接向供应商订货并可查询采购订单的收料情况和订单执行状况,通过采购订单,采购业务的处理过程可以一目了然。
到货及时率的计算
那么,该如何精确计算到货及时率,以及影响到货及时率的因素有哪些,具体提升的策略这个关键指标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一一揭秘。
首先,我们要正确掌握供应商到货及时率的计算方法,步骤一般有以下3个步骤:
先确定一个时间段(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一年),供应商按时交货的次数。这里的“按时”指的是在约定的交货日期或交货期之前完成。
然后,在这个时间段内,总的交货次数。
最后将按时交货次数除以总交货次数,得出的百分比,就是供应商的到货及时率。
案例:
在一个月自然月中,供应商需要交10次货,但完成了9次交货,那么该供应商的到货及时率就是90%。
影响到货及时率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影响到货及时率的因素有以下六个: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物流问题、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获取、通讯效率以及市场需求的波动等。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最终决定了供应商的到货及时率。
到货及时率如何提升
1.充分和供应商进行明确的沟通;
2.选择一家综合实力强、可靠的供应商;
3.签订详细的合同并建立激励机制;
4.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完整的管理体系;
5.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5种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供应商的到货及时率,优化供应链管理,并推动企业的成功运营。
但也要注意,到货及时率的提高并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精细的运营。
采购概述
采购是指个人或单位(尤其是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
1.采购是一种经济活动:采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成本和
效益。采购人员需要在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进行谈判和交易,以获取最优惠的价格和条件。从广泛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中筛选合适的供应商,并建立和维护与其的良好合作关系,以持续稳定地获取所需的资源。采购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旨在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价值,优化成本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2.采购是一种供应链管理活动:采购不仅仅是购买产品或服务,还包括对供应商的
管理、供应链的优化和协调等方面。通过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采购应该是一种战略活动:采购决策一定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采购方式,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4.采购是一项决策活动:采购不仅仅是简单的购买行为,还涉及到复杂的决策制定,包括供应商评估、采购策略、订单管理、库存控制等。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