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并持有策略
买入并持有策略是指,在合适的时间买入基金或基金组合,长期(3-5年)持有这只基金或基金组合,绝不轻言卖出。
在该策略下,投资组合完全暴露于市场风险之中,跟随市场上下波动。投资者放弃了短期择时获利的可能,而着眼于长期投资。该策略的获利来源是优秀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秀上市公司的业绩会不断增长,股价随之上涨,基金净值也会不断创新高。
ETF投资策略:买入并持有策略
指数股被动投资成功的案例已为不少人所认识到,尤其是在单边趋势当中,用买入持有跟踪趋势的策略业绩爆发力更是惊人。一如巴菲特在2008年的百万美金赌注所证实的那样,长期投资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近10年的累计收益“跑赢”普罗蒂杰公司精心选择的5只对冲基金组合。近10年的累计收益战胜标普500指数基金的主动型基金甚少。单边上涨市场上买入指数股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A股市场而言,波动性较大,采取买入持有模式需要选择一个较好的时点,顺大势而为才有望获得理想回报。
然而“顺势而为”常常知易行难。良好的买入持有策略离不开对市场大势的精准判断,顺势配置相应的ETF产品。这不仅要求投资者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环境有一定预判,而且对金融环境与资本市场走势的映射也要有相应的认知。
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依据其人才及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复杂而精确的模型,个人投资者如果没有时间和资源建立类似前述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定性及定量模型来预测资产价格走势,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看资产的12个月移动平均线。如果某类资产的价格高于其12个月移动平均线,则该资产价格倾向于处于牛市阶段;如果某类资产的价格低于其12个月移动平均线,则该资产价格倾向于处于熊市阶段。
在此基础上,参考普林格经济周期周期理论以及当前经济周期所处阶段速查表中以及的债券、股票、商品牛熊市规律来确定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不过投资者应注意该速查表仅仅是理想状态下的股票、债券、商品、货币与经济周期运行脉络,但现实不可能完全按照上述顺序往前推进,有些时候三种资产市场价格见顶或见底的先后顺序都有可能不同。当市场走势偏离上述轮动顺序时,投资者应当提高警惕,因为市场的状态反映的一些信息可能暂时被遗漏了,我们需要适时作出调整。
买入并持有策略操作要点
(1)选基。基金种类众多,并不是所有基金都适合买入并持有策略。一般来讲,宽基指数、全市场型基金或者是基金组合(同时配置成长、价值、大盘、小盘等基金)比较适合,因为这类基金具有永生不死的特点,而行业指数、周期类或主题类基金则不太适合。
(2)在市场整体处于低估或合理阶段买入。买入并持有策略入场时不需要买在最底部,但一定要避免买在最顶部。
买入并持有策略投资方法
根据一定的选基方法选出合适的好基金买入,选基金时注意
1、在市场中低估时买入
买入并持有策略并不需要精准择时,只需要在中低估时买入就行,在不同点位买入对投资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买入时的估值太高,同样时间内获得的收益就会更低。只要买入的价格不是过于昂贵,时间总是我们的朋友。
2、买入后要正确对待市场波动(不要因为短时间的涨跌而买入卖出)
从投资实践来说,买入很简单,但长期持有就是一件难事。中国股市(A股市场)素来以大波动著称,投资者能否正确对待市场波动,在市场大幅向下波动时能否岿然不动,甚至逆势买入,这就成为了该策略取胜的关键。
3、投入后管理工作要注意
买入并持有策略不等于买入之后不管不顾,投后管理也相当重要。特别是主动管理型基金,我们要适度关注基金经理、基金规模以及市场估值的变化。基金经理变更、基金规模缩小、基本面恶化都会影响我们的投资。
买入并持有策略的误区
买入并持有策略之所以会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投资策略,是因为投资者根本不需要对整个投资过程进行任何思考。当然,持有这种投资理念的投资者会产生一种好事多磨的心态,但是这种策略本身却存在着某些误区。这种策略的主要误区在于,投资者相信只要自己买入并长期持有一只股票,他肯定能够只赚不赔。实际上,这种策略需要选对投资标的,并且只适用于年轻人,因为如果选错了标的,买入并持有会产生更多的亏损,他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但问题是,如果你现在只有10岁,你是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用来投资的。而对于一个已经上岁数且有相当规模积蓄的人来说,这个时间距离退休可能只有几年的光景了。
买入并持有策略的核心内容有两个:进行投资和长期搁置。虽然这个简单的决定可以让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取利润。以道琼斯指数为例,从长期来看,买入并持有策略的收益率大约为10%~11%,其中包括8%的资本收益和接近3%的股息。然而,投资顾问会说,既然你对长期的预期收益率是11%,为什么还要做那么多别的事情呢?倒不如持有一只优质的股票耐心等待资本的增加实惠。
投资顾问的话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因为市场不可能产生10%~11%的收益率。这个建立在股票市场很多年都不会出现任何波动以及每年保持20%~30%上涨幅度的基础之上的数字仅仅是个平均值而已。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