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坛
国际金融论坛(IFF)是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中国、美国、欧盟等G20国家和地区、新兴经济体,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及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
国际金融论坛(IFF)的目标是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运营机制,建立全球金融战略对话、交流合作、创新实践、研究智库和人才培养平台,推动金融服务世界,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
国际金融论坛(IFF)从创立至今,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家国际和地区组织、200多位全球财经领袖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共计2000多名世界特邀嘉宾,100000多名全球业界精英参与了IFF历届年会和相关活动,在促进国际金融战略对话、交流合作、学术研究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取得了广泛国际影响。
国际金融论坛(IFF)2023年全球年会
10月28日上午,国际金融论坛2023年全球年会在广州南沙新落成的IFF永久会址正式开幕。年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国际金融论坛共同主办,这也是自2017年起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连续第七次在广州举行。2023年是国际金融论坛创立20周年,也是第五届全球理事会换届之年和南沙永久会址落成之年,年会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新资本、新价值、新世界:全球经济碎片化下的重振与合作”。来自国际国内的政要、嘉宾将就当前世界及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其中,围绕“大湾区与粤港澳一体化发展”设了2个专场,另外专设以“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汇聚湾区面向未来”为主题的南沙专场。务实探讨在金融互联互通领域,数据资产在交易和监管方面面临的创新趋势及风险防范,就广州南沙应如何联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体系,激活跨境金融合作动能,促进南沙科创金融的发展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见。
举办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落实国务院“南沙方案”中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交往平台的整体要求,是广州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以及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举措。未来,广州金融将继续依托国际金融论坛等高端金融展会论坛,大力引入全球金融业高端要素资源,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力将广州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核心引擎。
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的重要意义
一、国际金融论坛成立20年来,主动发挥自身国际性常设对话机制作用,在促进国际金融界交流合作,助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世界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要坚持全球化正确方向,捍卫多边主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充分利用好区域合作机制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新趋势,积极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要加强宏观政策、金融和监管政策方面的协调,聚焦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绿色发展、供应链等重要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能。希望国际金融论坛继续积极作为,为应对国际经济金融重大挑战,促进世界经济实现包容性及全面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国际金融论坛创立20年来,在开展全球金融领域的对话、交流和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广东携手港澳加快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扎实推进三地金融互联互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当前,广东正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抓好“百千万工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强化经济大省勇挑大梁责任,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三、今年是国际金融论坛创立20周年,本次年会汇聚全球政商界领袖和专家学者,探讨世界经济的演变,别具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香港向来提倡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深信合作共赢,正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香港是全球唯一一个汇聚中国优势和环球优势的城市,发挥着连通内地和国际的桥梁角色。特区政府将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善用自身所长,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所需,同时加强全球经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IFF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
28日,主题为“‘新资本、新价值、新世界’:全球经济碎片化下的重振与合作”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在广州开幕。会上,发布了《IFF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预期增长3.1%,低于2022年的3.4%。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在3.1%的疲软水平。
报告认为,大多数国家的货币紧缩周期可能在2024年结束。然而,紧缩的货币和金融状况仍将继续,将继续抑制需求增长从而限制全球复苏的步伐。在此背景下,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3%,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4.3%。
报告指出,在主要区域经济体中,亚洲发展中国家2023和2024年均将增长5.2%;欧盟将分别增长0.8%和1.5%;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2.4%和2.4%;中东和北非是2.9%和3.2%;北美是1.9%和1.2%;撒哈拉以南非洲是3.6%和4.1%;东盟是4.6%和4.9%;金砖国家是4.9%和4.6%;G20集团是3%和2.9%;“一带一路”经济体2023年、2024年将分别增长3.7%和3.9%。
报告还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今年和明年的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
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经济2023年预计将增长2%,稍低于2022年的2.1%。2024年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1.2%。美国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于,如果货币紧缩结束得太早,会导致通胀再度飙升;如果货币紧缩结束得太晚,经济会陷入衰退,导致更多的银行倒闭并加剧金融的不稳定。
在欧盟三大成员国中,法国经济在2023年和2024年预计将分别增长0.9%和1%,意大利两年均增长0.7%,德国经济2023年预计将萎缩0.4%,但2024年预计将增长0.9%。由于潜在的通胀压力仍然很大,欧洲央行预计将继续其紧缩的货币政策,并在较长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
报告指出,全球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在货币和金融状况收紧的情况下有所缓和,2024年可能进一步放缓。目前市场的共识是,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9.2%降至2023年的7%,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7.3%降至4.6%,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10.6%降至8.6%。预计2024年全球通胀率将降至5.8%。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4.6%降至2.8%,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8.6%降至7.8%。
报告建议,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应对短期和长期挑战。全球的政策重点包括:继续遏制通货膨胀,同时保持金融稳定,实现全球经济的软着陆;致力于重整公共财政,同时保护弱势群体;加快结构性改革,消除长期增长的制约因素;加强国际合作,奉行多边主义应对共同挑战,包括减少贫困、保护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解决跨国冲突和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国际金融论坛的起源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动荡和变化,新的世界发展和全球格局需要我们联合力量,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广泛的合作对话机制与全球网络,定期共同协商和解决包括经济金融危机在内的诸多重大问题。
为应对世界新秩序、新形势、新挑战,促进全球稳定与合作对话,2003年10月,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菲律宾、土耳其、沙特、以色列、巴基斯坦、阿联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和全球金融机构的领导人与成员代表,在中国北京召开大会,发表《国际金融论坛(IFF)宣言》,正式创立国际金融论坛(IFF)。
国际金融论坛的宗旨
通过构建多边、平等、务实及建设性的非官方高层对话与合作平台,加强国际金融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包容及全面可持续发展。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运营,致力于成为一个独立、透明、非官方的国际金融公共智库及战略合作平台。
积极推动所有成员和参与者的全球合作,吸引全球金融界精英,探讨和协商国际金融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应对世界重大挑战,推进更具包容性、更具广泛性的全球合作与发展,包括:
(一)立足中国与新兴经济体,面向世界,促进和深化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及世界其他地区间的经济和金融全面可持续发展与交流合作;
(二)为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同探讨全球经济与金融及其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三)通过IFF与全球财经政要、金融机构、企业及学术界建立的工作网络,为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日益扩大的全球合作提供服务。
国际金融论坛的目标
通过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确保IFF的独立、客观、前瞻和包容,通过对国际金融领域的深入交流和研究,达到:
(一)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国际金融新秩序,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全球金融和区域经济间更具广泛性、包容性的多边合作、交流与对话;
(三)加强对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金融稳定性的完善和研究,加强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前沿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
(四)促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更好地发挥金融在世界经济可持续、包容和绿色增长中的作用;
(五)促进并开展广泛的倡议行动、研究咨询和教育项目。
国际金融论坛成员与伙伴
国际金融论坛的战略伙伴与成员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United Nations(联合国)、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UNID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 Environment Programme(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ASIAN DEVELOPMENT BANK,简称ADB(亚洲开发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新开发银行)、保尔森基金会、能源基金会、世界资源研究所、Euro50 Group(欧洲50人论坛)、GROUP OF THIRTY,简称G30(30国集团)、CENTRAL BANKING(中央银行)、World Leadership Alliance-Club de Madrid(世界领袖联盟-马德里俱乐部)、Global Green Growth Institute,简称GGGI(全球绿色发展署)、CAREC INSTITUTE(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Goldman Sachs(高盛集团)、中信建投证券、易方达基金、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简称ICMA(国际资本市场协会)、AICPA&CIMA(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国际金融论坛(广州)、国际金融论坛基金会、绿色增长基金、丝路国际联盟、丝路联合基金、南沙国际金融岛。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国际金融论坛官网,具体以官网实际更新为准。
国际金融论坛会员
会员条件
全球范围内,IFF将接纳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组织:
(一)有加入IFF的意愿;
(二)同意遵守IFF章程;
(三)在全球经济、金融、商业和公共政策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愿意履行IFF会员义务。
会员权利
(一)参加IFF年会及其他会议活动的权利;
(二)对IFF年会及其他活动议题的建议权;
(三)优先享有IFF举办各类活动的承办权或赞助权;
(四)获得IFF及成员机构发布的电子通讯、研究报告等信息;
(五)通过IFF建立的全球网络寻求合作机会;
(六)优先得到IFF的各项咨询服务,享有优惠条件;
(七)委托IFF就其关心的问题举办专题研讨会;
(八)委托IFF就其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九)委托IFF推荐或培训人才;
(十)经授权享有“国际金融论坛会员”的冠名权;
(十一)享有IFF永久会址给予的各种优惠待遇;
(十二)IFF及会员管理办法赋予的其他权利。
会员义务
(一)遵守IFF章程及有关规定;
(二)遵守并执行IFF决议;
(三)维护IFF合法利益和声誉;
(四)按时参加IFF年会及相关活动;
(五)向IFF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与信息;
(六)依照规定缴纳会费;
(七)IFF规定的其他义务。
入会申请
申请人按照IFF规定的程序,提交书面申请,由IFF秘书处审核批准。
详情请咨询IFF会员部:member iff.org.cn
国际金融论坛总部会址
国际金融论坛(IFF)总部秘书处所在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所在地为中国广州市南沙国际金融岛1号。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