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占比
非税收入占比是指,本年度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一般可与同类地区非税收入占比的平均水平或与本地区确定的非税收入占比目标比较,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区公共财政收入质量情况。
非税收入占比计算公式
非税收入占比=(非税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
非税收入概述
非税收入是反映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单位依法利用行政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而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具体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捐赠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
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区别:
(1)征收主体不同
税收收入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固定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而非税收入是以各级政府为主体,由财政部门负责收取或委托部门单位代收。
(2)使用方向不同
税收收入主要是政府为满足社会纯公共需要,筹集一般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需资金而设立的;非税收入是政府在管理社会经济活动中,为了满足社会准公共需要,提供特定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设立的。
(3)形式特征不同
税收收入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非税收入具有灵活性、不稳定性、非普遍性、多样性、资金使用上的特定性等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有偿,同时非税收人一般都明确征收期限,且征收标准与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和服务直接相关,适时调整。
(4)立法层次不同
税收收人一般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税收立法权集中在中央,必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国务院批准设立;政府非税收入审批权集中在中央和省两级。
(5)资金管理方式不同
税收收入全部上缴国库,纳人财政预算管理,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体;非税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纳人财政综合预算管理,是政府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即通常所指的“地方财政收入”。从1996年开始,国家将部分政府性基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为区别原有预算内收入,分设了“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两类科目,对不同性质的资金分别进行反映。自2012年起,财政部印发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将原“一般预算收入”改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行使、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