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副产品
加工贸易副产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加工生产出口合同规定的制成品(即主产品)过程中同时产生的,并且出口合同未规定应当复出口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其他产品。
对于需要内销的副产品,海关按照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申请内销副产品的报验状态进行归类后,根据其适用税率和审定的价格,计征税款和缓税利息。
海关按照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申请内销副产品的报验状态归类后,如果产品属于进口许可证件管理的,企业还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提交有关进口许可证件。
加工贸易副产品与边角料及残次品的概念区分
边角料: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海关核定的单位耗料量内、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无法再用于加工该合同项下出口制成品的数量合理的废、碎料及下脚料。
残次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严重缺陷或者达不到出口合同标准,无法复出口的制品(包括完成品和未完成品)。
加工贸易副产品监管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加工后产生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及受灾保税货物属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许可,任何企业、单位、个人不得擅自销售或者移作他用。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将海关监管货物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更换标记、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的,处货物价值5%以上30%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加工贸易副产品的正确处理方式
设立环节的处理
(一)副产品按出口成品在手册出口成品栏备案,副产品按照实际状态或报验状态,在手册中备案实际品名、商品编号及数量。
(二)副产品对应的出口成品规格型号栏备注“副产品”字样。
(三)企业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导致副产品全部或部分变为成品、成品全部或部分变为副产品管理的,应按手册变更相关要求及时办理手册变更手续。
核销环节的处理
针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应按规定办理内销、退运或销毁手续。
(一)内销
副产品内销应按照副产品申报内销时的报验状态申报保税核注清单,以保税核注清单为基础申报报关单并缴纳税款和缓税利息。
监管方式申报为“来料边角料内销”或“进料边角料内销”,报关单备注栏填写“加工贸易副产品内销”字样。
注意:
1.属于加征反倾销税等特别关税及其他贸易救济措施产品范围的,应遵照其他具体规定执行。
2.属于进口许可证件管理的,还应提交相关进口许可证件。
3.属于易制毒化学品且申请内销的,无须提交《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
(二)退运
加工贸易企业可以申请将副产品退运出境,海关按照退运的有关规定办理,凭退运证明材料办理核销。
(三)销毁
如果副产品确实无法内销和退运,需要进行销毁。
销毁程序如下:
第一步:签订销毁合同
加工贸易企业应委托工商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中列明废物处理的单位进行销毁处置;法律、行政法规对废物处置资质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步:向海关申报办理销毁
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申报办理加工贸易货物销毁处置,应当提交以下单证资料:
1.加工贸易货物无法内销或退运的说明;
2.海关加工贸易货物销毁处置申报表(销毁处置后有/无收入);
3.销毁处置方案;
4.销毁处置单位的资质证明及企业与该单位签订的委托合同;
5.海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如:申报销毁处置来料加工货物的,应同时提交货物所有人的销毁声明。
第三步:完成销毁
企业应明确销毁处置时限,及时完成货物销毁处置。
注意:海关可以派员监督销毁处置加工贸易货物,企业及销毁处置单位应当给予配合。
第四步:报关
企业应当在手册有效期或电子账册核销周期内办理报关手续。
办理报关要在报关单备注栏内注明“海关加工贸易货物销毁处置申报表编号”,同时根据有无收入区别申报。
1.销毁处置无收入
报关适用监管方式——“边角料销毁(代码0400)”。
2.销毁处置有收入
报关适用监管方式——“进料边角料内销(代码0844)”或“来料边角料内销(代码0845)”。
第五步:申报核销
核销时提交海关加工贸易货物销毁处置申报表、处置单位出具的接收单据、加工贸易货物销毁处置证明及保税核注清单等单证。
加工贸易副产品相关术语解释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