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经营战略
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
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企业国际化经营最常见的动因包括:
(一)寻求资源。由于市场在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各国之间的资源成本存在差异。这些市场的不完善性转化成企业走向国际的机会。
(二)寻求市场。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最直接的动因是开发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三)寻求效率。效率寻求者目的在于以某种方式对现有资源投资的结构进行合理化,从而使投资能通过对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而获利。
(四)寻求战略性资产。这类企业可能追求一体化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战略。
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类型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基本上有四种类型,即国际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与跨国战略。这四种战略可以通过“全球协作”的程度和“本土独立性和适应能力”的程度所构成的两维坐标体现出来,如图所示。
(一)国际战略
国际战略是指企业将其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的市场,以创造价值的举措。大部分企业采用国际战略,转移其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到海外市场,从而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多把产品开发的职能留在母国,而在东道国建立制造和营销职能。在大多数的国际化企业中,企业总部一般严格地控制产品与市场战略的决策权。例如,美国PG公司过去在美国以外的主要市场上都有工厂。这些工厂只生产由美国母公司开发出来的差异化产品,而且根据母公司提供的信息从事市场营销。
企业的特殊竞争力如果在国外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而且在该市场上降低成本的压力较小时,企业采取国际战略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如果当地市场要求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提供产品与服务,企业采取这种战略就不合适了。同时,由于企业在国外各个生产基地都有厂房设备,形成重复建设,加大了经营成本,这对企业也是不利的。
(二)多国本土化战略
为了满足所在国的市场需求,企业可以采用多国本土化战略。这种战略与国际战略不同的是它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提供更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相同的是,这种战略也是将自己国家所开发出的产品和技能转移到国外市场,而且在重要的国家市场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战略的成本结构较高,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益和区位效益。
在当地市场强烈要求根据当地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并降低成本时,企业应采取多国本土化战略。但是,由于这种战略生产设施重复建设并且成本结构高,不适合成本压力大的产业。同时,过于本土化,会使得在每一个国家的子公司过于独立,企业最终会指挥不动自己的子公司,难以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这些子公司转移。
(三)全球化战略
全球化战略是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集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企业采取这种战略主要是为了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与定制化以满足顾客差异化需求不同,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是通过撻供标准化的产品来促使不同国家的习俗和偏好趋同。
在成本压力大且当地特殊要求小的情况下,企业采取全球化战略是合理的。但是,在要求提供当地特色的产品的市场上,这种战略是不合适的。
(四)跨国战略
跨国战略是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转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注意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是双向的,不仅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产品与技术,子公司也可以向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提供产品与技术。
跨国战略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是跨国企业最佳的战略选择。这种战略充分考虑到东道国的需求,同时也要保证跨国企业核心目标和技能的实现。“跨国战略”主要通过三个决策实现资产、资源和能力的结合:哪些资源和能力应集中在母国运营;哪些资源可以在母国国外集中运营;哪些资源应在某区域上分散使用。跨国战略试图兼顾全球效率、国别反应和世界性学习效果这三种战略需要。
在实践中地区适应性和全球化效率需要的平衡点难以确定,最优平衡是主观的和经常变动的。由于有效执行的困难,跨国战略往往被看成是一种理想化而非现实的形式。然而,随着具有个性化、智能化、连接性、生态化特征的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战略成为跨国企业可能的现实选择。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