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会计  >  亏损抵后

亏损抵后

  亏损抵后,是指企业用当年发生的亏损额,去抵消以后年度的应税所得,从而实现一种所得税收益。我国抵后的期限为5年,美国为15年,德国和日本为5年,英国则可无限期抵后。

目录

亏损抵后的会计处理

  从会计上看,亏损抵后使企业在亏损以后的年度中,有可能获得一项所得税收益。但由于企业亏损以后能否再实现盈利,以及实现的盈利能否完全抵补亏损,一般事先无法确定,所以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一般在亏损当期不确认亏损抵后带来的所得税收益。但是,如果确信将来企业必然盈利,而且实现的应税所得足以使结转亏损带来的所得税利益得以实现,则可以在亏损当期确认这种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按照应予后转的亏损金额借记“递延所得税减免”,贷记“所得税转抵利得”。

亏损抵后的优缺点

  关于亏损抵后的利弊,可以从企业和财政两个角度来分析。对于企业来说,亏损抵后使企业在开始盈利年度可以少缴或者免缴所得税,从而获得一项所得税收益。对于财政来说,相当于今后减少一块收入或增加一项支出,但长期来看,通过增加企业未来可支配财力,使之获得更好发展,有利于财政将来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

亏损抵后和亏损抵回的比较

  亏损抵后和亏损抵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亏损抵回,是指企业用当年发生的亏损,去抵消以前年度的应税收益,并申请退回已缴纳的所得税。美国和法国规定抵回的年限为3年,英国和日本为1年。虽然年限有所不同,但其基本会计处理方法是一致的,就是在亏损期间确认所得税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一项资产(短期应收款),在损益表上反映为营业亏损的减少。

  亏损抵回的利弊也可以从企业和财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亏损抵回对企业来说,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一是在亏损抵回政策下,企业发生亏损即可向财政申请退税,使其能够迅速得到一笔资金;二是亏损抵回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则,因为企业盈利时期通过缴纳税收对国家作出了贡献,那么在其经营的困难时期国家也应该予以适当补偿。其缺点在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以获得退税为目标,减弱改善生产经营的动力。

  亏损抵回对于财政来说,首先,与亏损抵后相比,更能体现国家对企业的扶持,更能体现税收的调控作用。其次,如果对哪些类型的产业和企业可以获得抵回政策作出恰当规定,则可以发挥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第三,可以配合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其缺点在于:亏损抵回意味着政策马上要拿出一笔资金,会增加财政的压力:如果政府正在执行紧缩政策,亏损抵回会抵消政策的作用,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由于亏损抵回需要政府退税,抵回的期限不可能太长,其效果有一定局限性。

术语解释

  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税法规定的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经营等取得的可用货币计量的收入,扣除为取得这些收入所需各种耗费后的净额。

  应税所得即应纳税所得,是指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等之后的纯收益,纳税人取得任何一项所得,都有相应的消耗和支出,应予以扣除。只有企业取得的所得扣除为取得这些所得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后的余额,才是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亏损抵回    下一篇 非经常性损失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